前言
信息在金融交易活動中至關重要。信息不對稱是指金融活動中的各個活動參與人擁有的信息不同。一般來講,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是金融平臺,沒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是普通投資者。共享金融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普通投資者對平臺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和行動,二是共享金融中介向出借人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和行動。
投資者的品質和能力決定其主觀意願和行動,即.是否隱藏真實信息和行動取決於投資者的品質和能力。因此,通過分析投資者和共享金融平臺的信用資質水平,能大致推斷其隱藏的意願和行動,從而對共享金融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作出判斷。
(一)普通投資者故意向平臺隱瞞信息
1.劣質普通投資者偽造自身信息
劣質普通投資者越來越多,主要原因如下:(1)由於民間投資者具有基數大、背景複雜、金融知識水平較低、風險偏好難識別的特點,因此相較於企業投資者,民間普通投資者的信用程度和還款能力具有更高的風險性。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放緩時期,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等,為了規避風險,減少不良貸款份額,不斷收縮貸款規模,造成一些中小企業和個人被迫向共享金融平臺尋求資金支持,例如P2P、網絡眾籌等。由於共享金融平臺門檻相對銀行借貸較低,因此成為許多普通投資者首選方案,但是許多投資者自身信用水平不高,資信水平先天不足。
(2)高融資成本使普通投資者變成劣質普通投資者。由於民間融資利率很高,普通投資者依靠正常收入難以還本付息,只能靠拆東牆補西牆,從其他中介處融資來實現借新還舊,因此普通投資者逐漸變成劣質普通投資者,劣質普通投資者佔普通投資者的比例不斷提高。
(3)融資中介數量眾多,劣質普通投資者的選擇餘地很大。絕大多數民間融資中介都沒有完整的信息披露,各中介之間對失信普通投資者的信息沒有實現共享,因此普通投資者違約後,完全可以到其他中介處重新融資。上述原因造成劣質普通投資者的數量及其佔比不斷攀升。為了獲得融資機會,他們極力地掩飾、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和行動,導致民間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加劇。
2.劣質金融中介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和行動
隨著共享金融平臺的普及,許多良莠不齊的平臺開始出現,主要原因有兩個:(1)由於沒有完全建立起對失信中介的信息共享和懲戒機制,一些不良金融中介的實際控制人在經營失敗後,很容易到憑藉共享金融平臺掛羊頭賣狗肉重操舊業,依靠其強大的包裝能力和宣傳聲勢,表面上打著“共享金融”的旗號,卻在實質上做著違法借貸的買賣。(2)不排除一些小規模共享金融平臺就是為了騙錢而成立的。
看到一些共享金融平臺受廣大群眾歡迎,同時監管又很寬鬆,一些人就打著共享金融的幌子來行騙,虛構融資項目並許諾高收益,用新進入資金償還前面出借人的本息,最終捲款跑路、人去樓空,例如近年來許多P2P"暴雷”現象出現。上述原因造成虛假共享金融平臺的規模不斷擴大。為了吸引更多資金,這些平臺採取一切手段向出借人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加劇了共享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
(二)共享金融平臺沒有識別投資者的意願和能力
共享金融平臺不能夠準確地識別民間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優劣。其主要原因是:(1)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共享金融平臺的低門檻准入條件,一些沒有金融背景的人也趁機做起共享金融的生意,由於缺乏相應的風險識別能力,給劣質普通投資者以可乘之機。(2)許 多新興共享金融平臺不具備應對複雜業務的能力。普通投資者的類型多樣,投資資金用途有生產、消費、借新還舊等,業務對象和業務類型的多樣性需要平臺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而許多新興共享金融平臺不具備相應的能力。(3)對普 通投資者的盡職調查不到位。許多平臺打著共享金融的旗號,但由於缺乏數據和技術,仍然使用傳統的信貸審核技術,完整審核一個項目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與收益不匹配,因此平臺無法對每個項目進行全面盡職調查。
此外,普通投資者往往與平臺不在一個地區,只能依託互聯網等通信手段進行交流。一些平臺為了降低成本,只好通過線上審核普通投資者資質,而線上審核缺乏判斷信息的能力,僅僅依靠幾頁的問卷調查來辨識客戶信息,給一些普通投資者提供虛假信息以可乘之機。此外,投資者目前對共享金融平臺監督意願和監督能力弱。
很多投資者是中老年人、學生等缺乏金融知識的群體,只關注投資收益而忽略投資風險,不願意也沒有能力監管平臺。此外,各種新型共享金融融資交易結構和融資工具層出不窮,例如P2P、網絡眾籌、互助保險等。這些過於複雜的金融創新超越了一般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造成共享金融市場風險識別能力的集體性缺失,從而導致整個市場投資決策的扭曲,廣大投資者難以行使其監督職能。
結語
共享平臺的種類增多,也致使越來越多的劣質普通投資者和劣質共享平臺進入整個共享金融活動中,通過編造白身資歷、業務水平等信息,使委託人難以得到真實信息。而作為委託人的金融平臺,缺乏對代理人的監督意願和監督能力,因此導致共享金融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