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蘭博基尼設計師加入蘋果
根據蓋世的消息,7月28號, Apple公司僱傭了 Luigi Taraborreli,這位曾在蘭博基尼工作20年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其自主駕駛的電動車計劃。
從領英公司獲得的信息來看,盧吉·塔拉波雷利已經在2022年五月從蘭博基尼公司離職。塔拉伯雷利為蘭博基尼服務了將近21年,在離開之前,他一直致力於汽車車身和汽車底盤的研發。在他的任期內,他參加了蘭博基尼的 Urus SUV、 HuracanCoup、 Performante和 Aventador Coupé等工程。另外,他還為蘭博基尼 Sterrato等限量版車型設計。
盧吉·塔拉波雷利的加入,及最近數個月來的員工招募,顯示出 Apple仍然在努力製造電力車輛。然而,此前, Apple也曾經發布過相似的信息,但最後卻因為這個計劃而損失了重要的人員,或是遇到了其它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導致這個計劃的“脫軌”。
蘋果造車計劃很久遠,比華為要早
早在2014年, Apple就已經開始了泰坦項目,它將會與特斯拉進行競爭。在2015,當時有媒體報道聲稱, Apple招募了數以百計的工人,以“Titan”的代號來“造車”。該小組將在蘋果公司的 Cupertino總部幾公里外的一個私密地點進行工作。
蘋果公司在桑尼維爾市設立了多家辦公室,不過據稱其開發的動力車位於一幢標有175的建築中。據稱該建築是由一家營銷調研公司 SixtyEight開發的。但關於這個公司的資料很少,也有可能是一個偽造的公司,用來掩飾自己的身份,但還沒有被證明。
蘋果公司在2021年11月將其無人駕駛團隊中的駕駛員數量從23名增至137名。蘋果公司的無人車駕駛員數量不斷增長,五月為76名,九月為114名。
但就在今年1月份,蘋果造車項目傳出之前已有10名管理人員跑路,包括蘋果電池系統工程經理、雷達系統首席工程師、硬件工程經理、首席工程項目經理以及前項目負責人。
今年6月初,蘋果公司被曝出在與有關供應商就其配件和整車生產進行協商;有跡象表明,凱文.林奇是蘋果公司新的汽車計劃的領導者,他正在重新組建一個項目小組。
現在,蘋果很順利地“撿”到了前蘭博基尼的設計師。這或許能夠有力地推進蘋果汽車項目,前提是沒有重要人物繼續跑路。
華為在打造華為的汽車時,將北汽、長安、廣汽三大汽車公司列為了戰略合作伙伴,他們採用的是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由華為公司批准,採用 HI標誌,以示 Huawei Inside。
華為跟北汽的合作研發銷售並不順利,北汽極狐並沒有多少銷量。反而是和後來的賽力斯,雙方合作生產的問界(AITO)M5一炮而紅,今年7月上市的問界M7更是名噪一時。
華為與蘋果、小米,不同的道路
華為與北汽是2019年開始的合作,與賽力斯是2021年才開始的合作。蘋果的造車為何如此艱難,華為為什麼能夠輕鬆上位呢?事實上,這兩家公司走的路線並不相同。蘋果是想同特斯拉一樣自己設計出有技術特點、自主技術專利的車輛,可能會委託鴻海來進行生產(鴻海並沒有造車經驗),華為則是與車企合作,自己出軟件與適配的方案,硬件諸如車身、動力系統、能源系統都是由車企來負責。這種策略顯然就比自己毫無造車經驗悶頭設計、測試車輛要容易得多。
小米可能是同蘋果一樣的道路,自研車輛,代工或自主生產(北京亦莊已經在建工廠),這條發展道路相對來說較為艱難。但是汽車一旦做成了,所有的技術資源全部是自主的,在技術上有話語權,同時在定價上也具有話語權。蘋果可能會協同蘋果車輛打造蘋果的“元宇宙”實現所有蘋果設備的相互連接,小米比蘋果高明的一點是:其在多年前就已經打造了智能家居“米家”系列產品,如果小米汽車成功,相當於將這個閉環再度擴大。
同理,前天發佈的鴻蒙OS 3也突出了“萬物互聯”的兼容性以及連接便捷性,能夠實現設備之間以及與華為車輛的相互連接。但是華為同樣擁有短板,那就是它並沒有完全打造媲美“米家”一樣的系統生態,華為的智慧家庭能夠實現不同品牌設備與華為“智慧生活”的相互連接,包括華為汽車的連接,這當中華為要處理很多接口的轉換或是兼容性問題。
結語
蘋果新設計師的加入或許會推動蘋果汽車“泰坦”項目的繼續前行,但是如果對蘋果汽車的期望是鴻蒙“萬物互聯”或是米家這樣的高集成度,恐怕還是有些為時過早。蘋果汽車項目進展緩慢;華為雖有萬物互聯卻面臨制裁,沒有5G支撐;小米造車項目還處於較為早期的階段。現在看來,都不是加入這些圈子的好時機,筆者可能會繼續觀望。各位觀眾怎麼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