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文 | 蕭田

因組件交付問題,市值1700多億的天合光能被告上了法庭。

7月27日晚,天合光能(688599.SH)公告,其美國下屬公司“天合美國”近日收到法院送達的關於道達爾能源等原告提起訴訟的傳票、起訴狀等相關材料。

雖然根據對方提交的起訴狀等文件獲悉,具體賠償金額尚不明確,案件也尚未開庭審理,但以列明的金額損失合計,對方獅子大開口要價至少2億美元還是令行業為之震驚:

2021年,天合光能實現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44.8億元、18.04億元。按照最新匯率計算,2億美元對應約13.5億人民幣,佔2021年天合光能歸母淨利潤總比重74.83%。

顯然,這對上個月剛募資抵債完的天合光能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

自從5月以來,光伏板塊一直都是A股市場的領頭羊。兩個月期間,多隻光伏概念股實現股價翻番行情。作為國內光伏組件巨頭的天合光能,也從最低42.59元/股漲至最高85.02元/股。

不過,伴隨著硅料、硅片、電池片連續提價,組件廠商本作為光伏產業鏈利潤最低的環節,不得不面臨成本承壓,上游的漲勢傳導到下游,是否會令下半年裝機增速放緩,已經成為市場擔憂的問題。

投資者關心的是,此次訴訟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於天合光能而言,該訴訟是否會影響市場對其信心與高預期?天合光能們又能否繼續在海外乘風破浪?

突如其來的“違約”背後是美國的“陽謀”

追溯這場案件的開端是從2021年7月開始的。

當年,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能源”與天合光能美國子公司“天合美國”簽署了約900MW、價值3億美元的組件合同,前者支付了875萬美元的預付款,約定交付日期為今年2月-12月。

但從去年以來,光伏行業連續發生了多起美國海關依據暫扣令(WRO)事件,多家中國光伏上市公司受波及。

何謂WRO,它指的是由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執行,指向強迫勞動太陽能項目組件採購合同避險策略。 據悉,受到WRO管制後,出口企業(利害關係方)可以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提供證據,證明涉及商品不是使用強迫勞動生產、製造或開採的,從而要求修改或撤銷WRO。

去年8月,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688223.SH)、阿特斯(NASDAQ:CSIQ)等一批中國光伏製造商的太陽能組件相繼被扣留。

以隆基綠能(601012.SH)為例,2021年10月底,WRO就曾對隆基綠能及美國子公司出口到美國的共計40.31MW組件產品進行了扣留,這對企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戰。

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在今年4月份的業績說明會上公開表示,“因為處理時間非常長,兩個季度(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滯港費和倉儲費就有3億多人民幣”

更為關鍵的是,鍾寶申稱,“現在情況是幾乎每單都會被查扣,去按照要求做證據鏈申報,審批後放行。”

而暫扣令(WRO)政策只是中國光伏企業進入到美國諸多門檻的之一,除此以外,還有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的貿易壁壘。

自2012年起,美國商務部曾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作出反傾銷、反補貼終裁;此後十年間,又先後疊加了“201”、“301”兩項關稅。高稅率之下,多家中國光伏企業為了規避風險前往成本較低且位置最近的東南亞佈局產能。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開始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四國的太陽能產品發起反規避關稅的調查,涉及天合光能等多家中國光伏公司。

多重因素之下,雙方原始協議簽訂的形勢背景發生重大變更。道達爾能源和天合美國對新的交貨條件重新進行協商,但未達成新的變更協議。

於是,道達爾能源近期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訴狀,聲稱未曾收到組件產品,指控天合美國存在“違約”或“欺詐”行為,損害了其利益。這才有了文章開頭一幕。

而透過這一事件背後,無論是美國商務部和國土安全局啟動的反規避調查,還是美國暫扣令(WRO)政策等因素, 美國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其實都是為了人為製造時間,竭力振興本國新能源製造。

在6月6日白宮官網發佈的題為《拜登總統採取大膽措施刺激本土清潔能源製造》一文中就明確表示,清潔能源技術能降低家庭能源成本、降低電網風險、應對氣候變化,是必須掌握的武器。

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的領導地位讓美國感受到了壓迫感,在供應鏈斷裂風險之下,美國強調需要推動全球光伏產業鏈供應鏈替代、提升本土光伏製造能力也不足為奇。

多年來,為何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層出不窮,本質上仍舊是大國之間的競爭。

需求超預期的光伏大年,光伏組件龍頭的機遇大於挑戰

近日,二級市場炒作最多的題材就是“新半軍”(新能源、半導體和軍工)。其中,新能源板塊的光伏產業因具備對傳統化石能源替代優勢,成為了投資者們無法繞過去的重要邏輯。

實際上,今年以來硅料價格一路飆升,產業鏈嚴重失衡。相比2021年初8萬元/噸的價格,硅料價格已經漲了2.5倍多,越來越成為行業的不可承受之重。

可即便如此,業內人士預計,2022年仍將大概率是個光伏“大年”。

從1-6月份的數據上看,光伏累計新增裝機30.88GW,同比增長137.4%。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為85-100GW,同比增長將達到60%-89%,較此前預測調高10GW。

在7月的行業會議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一邊表示,“(光伏產業鏈)價格問題已經給我們行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但另一邊又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59億元,同比增長約113%。

細究來看,在硅料價格高位且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國內外市場的光伏需求能夠快速增長、高度景氣,原因主要分兩方面:

一方面,在國外市場上,由於俄烏衝突發生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之際,導致歐美能源成本和電價飆升,衝突讓歐美飽受傳統化石能源供應不穩定之苦,開始重點押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

歐美意識到,自己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中國光伏產品來建設光伏電站。

以歐洲為例,各國2022年5月的電價較2021年初上漲達到100-330%。對應一季度,歐洲進口我國光伏組件達到了16.7GW,和去年同期的上年6.8GW相比,增長了145%。

無獨有偶,6月,美國白宮發佈緊急聲明稱,宣佈國家進入用電安全緊急狀態,並向商務部部長授予額外權限,豁免未來24個月內(或在緊急狀態結束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組件關稅。

前文提到,東南亞是中國光伏企業海外產能的主要集聚地,中國光伏產品主要通過東南亞出口美國,短期來看,拜登的光伏貿易新政無疑是對包括天合光能等在內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而在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今年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信號下,“新基建”政策的主要方向落在了新能源電力建設上,也帶動了光伏裝機量的快速增長。

無論是俄烏戰爭帶來的歐洲光伏需求,還是新基建政策帶來的國內光伏需求,在光伏市場的強需求之下,都在無形之中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光伏產品在供給側的主導地位。

全世界都是買家,而中國則是最大的賣家。

天合光能們能否持續在海外乘風破浪?

投資者們關心的是,從短期來看,海外的光伏產品需求正在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光伏企業的這波利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從長期來看,訴訟之下的天合光能們又能否保持增長態勢?

前者在於,過去兩年,全球資本市場幾乎一邊倒地看好新能源發展, 新能源的增長空間非常大已經是“世界共識”,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從國內來看,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要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領域的佔比,預計在2022年達到17.3%。

截至2021年,國內光伏累計裝機量在306GW,2021年底,發改委規劃司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光伏發電累計裝機600GW-650GW。”未來四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將會超過過去十年的累計裝機量總和,年均新增裝機量在80GW。

而從國外來看,3月3日,國際能源署提出《歐盟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10點計劃》,表示加速風光電源建設佔據了歐盟重點的戰略位置;歐盟委員會也提出方案,提升屋頂光伏推廣速度,大力推廣風能和光能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預計今年全球的裝機總量將達到220GW左右,歐洲和美國分別為40GW和33GW,此外,印度,東南亞,南美的裝機需求也在逐漸增長。

事實上,中國作為全球光伏最主要的出口國,也是全球光伏產業鏈製造的核心,隨著國內及海外光伏裝機需求的持續高增,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總體呈增長趨勢,出口佔比維持在較高水平,也承接到了這一巨大的紅利。

以天合光能為例,PV-Tech數據顯示,2021年,天合光能以24.8GW的出貨量位居全球光伏組件排名第二位。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境外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日本、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2019年以來,公司海外地區營收佔比穩定在60%-70%。一季度,天合光能的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9.2%、136%,分別為152.72億元、5.43億元。

不過,曲折之處在於,俄烏戰爭帶來的另一層影響也不全是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利好。

由於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上的斷供讓全世界心有餘悸,中國在光伏產業的領導者地位也同樣讓歐美不敢掉以輕心。

正如前文所述,美國總統拜登在多個重要場合表態美國將振興新能源製造業,歐美也開始重塑本土光伏製造,提高光伏等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分散供應鏈的決心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堅定。

眾所周知,經過多年的深耕,中國從硅片、硅料、電池片、電池組件,再到電站建設等均實現了自主技術生產,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據索比諮詢《中國光伏組件企業2021年全球出貨量榜單》數據顯示,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出貨榜上名列前茅,出貨量合計約140GW,佔全球組件總需求的75%以上,硅片的市佔率高達97%,全球光伏各產業的榜單中,排名前十的幾乎都為中國企業。

目前來看,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光伏製造產能大部分為組件組裝,還有少量硅料,產業鏈並不齊全,想要脫離中國光伏產業,短期內也並不現實。

過去和現在,足夠低的價格是中國光伏領先全球的王牌,但未來的競爭將絕不只限於成本。實際上也對中國光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訴求: 供應鏈多元化,以及低碳化。

比如,截至2021年底,中國光伏企業已經在20個以上國家或地區建廠,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達到19GW、27GW;而對於光伏產品的碳排放量,中國光伏全產業鏈都在考慮降碳佈局,屆時將不存在碳足跡方面的劣勢。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國、各行各業都已經水乳交融,根深蒂固,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能全身而退,在這一大勢下,中國光伏可能會被壓制,但不會被打倒。

6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小漁夫|愈加激烈的外貿市場,如何利用全網營銷讓你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