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近日,由樹蘭俊傑資本主辦的“腦與神經科學”相關主題學術分享會在線上召開,中科院微系統所副所長、腦虎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陶虎受邀出席,並發表“科技創新,點絲成金”主題報告,分享了蠶絲蛋白在腦機接口、生物存儲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對未來腦科學研究的探索。

長久以來,科學家和智者們持續探究“三磅宇宙”般的人類大腦,本次論壇來自腦與神經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在線分享,探尋人類大腦之卓絕,在腦與神經科學的多尺度研究層面,發現宏觀介觀微觀尺度上的連接與湧現。

在全球腦科學研究呈現出蔓延生長、不斷演化、科技成果湧現的前景下,新一代的腦與神經科學,與計算機、微電子、化學、材料、工程學、物理、數學等學科交叉融合,腦機接口技術作為腦科學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腦功能探索和腦疾病診治的核心關鍵技術,在治療腦疾病、改善殘障人士的生活,以及最終增強和拓展腦功能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腦虎科技首席科學家陶虎教授率先從材料入手,改善腦機接口技術。會上,陶虎詳細地介紹了傳統蠶絲在腦機接口、生物存儲等領域的妙用,打破了人們對蠶絲只能用於紡織領域的固有認知。

他表示,“蠶絲蛋白天然抗菌、可降解、力學強度高,相應地以蠶絲蛋白為主體的柔性電極將繼承其自然屬性,在生物相容性、機械強度上要比化工或化學合成材料製成的電極有優勢,這些優勢我們也期待在臨床中能夠體現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陶虎帶領其團隊經過多年對蠶絲跨界應用的研究,成功研發出可大幅降低開顱創傷的“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系統”、可實現數字信息和生物信息同步存儲的“蠶絲硬盤”和多層級可植入瞬態存儲器、可控降解的瞬態可溶電子微系統基底和封裝材料以及全球首款蠶絲骨釘天然生物蛋白的骨固定系統,實現了從0-1的原始創新。

來自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副院長斯科教授,在線分享了浙大腦與腦機融合的發展歷史及重點研究方向,並向大家展示了目前取得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突破點。

浙江大學研究員孫煜教授圍繞神經信號解析、被動式腦機接口技術研發與系統設計做了主題分享,詳細分析了基於被動式腦機接口技術的腦力負荷監測系統。

專長為磁共振物理學的愛謹科技林慶波教授,曾研發首例彌散影像神經束假體與動物神經驗證並優化彌散神經影像,此次向大家分享了精準神經影像及臨床應用的前景。

8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搞管理帶團隊,牢記這四個方面,做一個受人愛戴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