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清明節,南寧的一處烈士陵園內,發生了一件奇事,一個老兵給曾經的戰友掃墓,卻意外發現了有座墓碑上寫著自己的名字,貼著自己年輕時的照片,赫然作為一個已逝之人存在於陵園內。任何一個活人看到自己的墓碑都會覺得晦氣,可是這位老兵卻一反常態地高興,這背後是什麼原因?退伍老兵的名字為何在烈士陵園?
這位老兵叫晏禮根,出生在江西的一個農村,1969年參軍入伍,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裡的一名士兵。在部隊中,由於表現出色,在入伍第二年的時候,晏禮根被選中當師長張萬年的警衛員,一當就是五年。
五年過後,晏禮根的服役年限到了,按照規定應當退伍歸鄉。儘管十分捨不得部隊,晏禮根還是退伍離開了。他離開的時候張萬年師長有事在部隊,等到回來才發現自己用慣的警衛員退伍了,張萬年覺得可惜,他覺得晏禮根是個好苗子,留在部隊才能發光發熱。於是在張萬年的安排下,退伍的晏禮根又回到了部隊,成為了工兵部隊的一員,開始學習排雷技術。
之後兩年時間裡,晏禮根充分發揮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以繼夜地學習排雷技術,努力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排雷人才,並且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和排雷小分隊的戰友們一起去到了前線,在與越南大大小小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又一次排雷任務中,晏禮根隊伍裡的一個士兵不小心踩雷了,緊要關頭,晏禮根大聲喊著讓踩雷的士兵不要動,他過去幫他排雷。然而就在晏禮根快摸到跟前時,踩雷的士兵被敵方槍聲驚擾,亂了動作,當即引發了爆炸,被炸的血肉四濺,而晏禮根的頭部、胸部和腰部都中了彈,當場就昏迷了過去。
等到晏禮根再次醒來時,已經是在半個多月後的軍區醫院中了。晏禮根身上多處中彈,卻只取出了腰部的彈片,胸部和頭部的彈片還留在晏禮根身體內,這樣的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他繼續待在部隊內了,無奈之下,晏禮根退伍回家了。
不過退伍後,晏禮根的家人發現他的退伍證書上面寫的是“因公負傷”,而不是“因戰負傷”,別看只有一字之差,可是退伍待遇卻有很大差別,代表的榮譽也不同。晏禮根自然不能接受這個結果,然而當年參戰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他輾轉找了許多部門,跑了許多手續,都沒有將這個負傷原因更改過來。
直到2007年,晏禮根偶然得知當年一同參戰犧牲的戰友們都被埋在了南寧的烈士陵園,清明節時,晏禮根去烈士陵園為曾經的戰友們掃墓,竟然意外發現了自己的墓碑,才得知自己當年陰差陽錯被當做犧牲的戰士了。
看著自己的墓碑,晏禮根意識到這正是自己當年參戰負傷的最好證明,所以他不僅沒有覺得晦氣,反而很高興。之後的事情就很順利了,相關部門在瞭解到原委後,很快就為晏禮根更正了證件上的錯誤,還補齊了晏禮根早該享有的一系列待遇。
當年的老兵終於等來了自己應有的榮譽,國家也不會忘記每一個曾經做過奉獻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