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一、汙水的物理性質指標

1、溫度

溫度對汙水、汙泥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生物性質有著直接影響。在活性汙泥系統的曝氣池中,主要依靠大量活性微生物(菌膠團)進行處理,他們比較適合的溫度一般在20~30℃左右,因此,如果要保證較好的有機物處理效果,溫度應該儘可能的控制在20~30℃左右。

2、色度

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汙水與工業廢水的汙水不同,其色度並不是很明顯,色度給人以不悅的感覺,我國對於汙水廠排放標準中對於色度有排放要求,因此,如果進水的色度較大時,出水的監測指標中色度應該予以重視。

3、臭味

水中臭味主要來自有機質的腐敗產生的,也會給人帶來不快,甚至會影響到人體生理,呼吸困難、嘔吐等。因此,臭味是比較重要的物理指標。

二、汙水的化學(包括生化)性質指標

汙水水質化學指標有懸浮物、pH、鹼度、重金屬離子、硫化物、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總需氧量、總有機碳、有機氮、溶解氧等等。

1、化學需氧量(COD)

化學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汙染越嚴重。

COD的測定是汙水處理廠日常主要監測項目,通過對不同構築物的進出水COD的測定,可以準確掌握構築物的運行情況,通過對一段時期的數據分析,可以對構築物的運行進行適當調整,以便保證汙水的處理效果。另外,對汙水廠出水而言,COD是必須監測的項目,出水應該達到相應國家標準。

2、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BOD),是在有氧的條件下,由於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機物質完全氧化分解時所消耗氧的量稱為生化需氧量。它是以水樣在一定的溫度(如20℃)下,在密閉容器中,保存一定時間後溶解氧所減少的量(mg/L)來表示的。當溫度在20℃時,一般的有機物質需要20天左右時間就能基本完,成氧化分解過程,而要全部完成這一分解過程就需100天。但是,這麼長的時間對於實際生產控制來說就失去了.實用價值。因此,目前規定在20℃下,培養5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這時候測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如果汙水中的有機物的數量和組成相對穩定,則兩者之間可能有一定的比例關係,可以互相推算求定。生活汙水的BOD與COD的比值大致為0.4~0.8。對於一定的汙水而言,一般說來,COD>BOD20>BOD5。

BOD5也是汙水處理廠日常重要監測項目之一。進行BOD5監測的具體意義基本與COD相同。

3、溶解氧DO

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決於水體與大氣中氧的平衡。溶解執的飽和含量和空氣中氧的分壓、大氣壓力、水溫有密切關係。清潔地地表水溶解度一般接近飽和。由於藻類的生長,溶解氧可能過飽和水體受有機、無機還原性物質汙染時溶解氧降低。當大氣中的氧來不及補充時,水中溶解氧逐漸降低,以全趨近於零,此時厭氧菌繁稍,水質惡化,導致魚蝦死亡。

廢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決於汙水排出前的處理工藝過程,一般含量較低,差異很大。魚類死亡事故多是由於大量受納汙水,使水體中耗氧性物質增多,溶解氧很低,造成魚類窒息死亡,因此洛解氧是評價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汙水廠整個運行過程中,十分重視水中溶解氧的測定。

4、總需氧量(TOD)

總需氧量(TOD)。有機物中含C、H、N、S等元素,當右機物全都被氧化時,這些元素分別被氧化為CO2、H20、NO2和SO2,此時的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

總需氧量測定原理和過程是向氧含量中注入一定數量的水樣,並將其送入以鉑鋼為觸媒的燃燒管中,以900℃的高溫加以燃燒,水樣中的有機物因被燃燒而消耗了載氣中的氧,剩餘的氧用電極測定,並用自動記錄器加以記錄,從載氣原有的氧量中減去水樣燃燒後剩餘的氧,即為總需氧量。

此指標的測定,與BOD、COD的測定相比,更為快速簡便,其結果也比COD更接近於理論需氧量。

5、總有機碳(TOC)

總有機碳(英文縮寫TOC)。表示水中所有有機汙染物的總含碳量,是評價水中有機汙染質的一個綜合參數。它是用燃燒法測定水樣中總有機碳元素量來反映水中有機物總量的一種綜合測定指標。其測定結果以C含量表示,單位為mg/L。

6、氮(有機氮、氨氮、總氮)

有機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質、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機化合物總量的一個水質指標。

若使有機氮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生物氧化,可逐步分解為NH3、NH4+、N02-、NO3-等形態,NH3和NH4+稱為氨氮,NO2-稱為亞硝酸氮,NO3-稱為硝酸氮,這幾種形態的含量均可作為水質指標,分別代表有機氮轉化為無機物的各個不同階段。

總氮(英文縮寫TN)則是一個包括從有機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質指標。

氨氮( NH3-N )是汙水廠出水的重要監測指標,水中氨氮的來源卞要為生活汙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產物,某些工業廢水,如焦化廢水和合成氨化肥廠廢水等,以及農田排水。此外,在無氧環境中,水中存在的亞硝酸鹽亦可受微生物作用,還原為氨。在有氧環境中,水中氨亦可轉變為亞硝酸鹽,甚至繼續轉變為硝酸鹽。

8、pH值

pH值是指示水酸鹼性的重要指標,在數值上等於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pH值的測定通常根據電化學原理採用玻璃電極法,也可以用比色法。

pH值能表示水的最基本性質,對水質的變化、水處理效果等均有影響,對pH值的測定和控制,對維護汙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防止汙水處理及輸送設備的腐蝕、保護水生生物的生長和水體自淨功能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9、懸浮物(SS)

懸浮物(SS)指不能通過過濾器(濾紙或濾膜)的固體物質。汙水中的固體物質包括懸浮固體和溶解固體兩類。懸浮固體指懸浮於水中的固體物質。懸浮固體也稱懸浮物質或懸浮物,通常用SS表示。懸浮物透光性差,使水質渾濁,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大量的懸浮物還會造成河道阻塞。從國家及地方相應的汙水排放標準而言,SS是進行監測的重要項目之一。

10、有毒物質

有毒物質是指汙水中達到一定的濃度後,能夠危害人體健康、危害水體中的水生生物,或者影響汙水的生物處理的物質。由於這類物質的危害較大,因此,有毒物質含量是汙水排放、水體監測和汙水處理中的重要水質指標,有毒物質是人們所普遍關切的,有毒物質可分為無機毒物和有機毒物。

三、生物指標

水是微生物廣泛分不布的天然環境,不論是地表水或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都含有多種微生物。當水體受到人、畜糞使、生活汙水或某些工業廢水汙染時,水中微生物的數量可大量增加。因此,城市汙水廠出水的細菌學測定,特別是腸道細菌的檢驗,在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衛生監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直接檢查水中各種病原微生物,方法較複雜,有的難度大,而且檢查結果為陰性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經常以檢查水的細菌總數,特別是檢查作為糞便汙染的指示菌,來間接判斷水體汙染狀況。水中含有細菌總數與水汙染狀況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不能直接說明是否有病原微生物存在。糞便汙染指示菌一般是指如有該指示細菌存在於水體中,即表示水體曾有過糞便汙染,也就有可能存在腸道病原微生物。那麼該水反在衛生學上是不安全的。

1、細菌總數

細菌總數是指lmL水中所含有各種細菌的總數。反映水所受細菌汙染程度的指標。

在水質分析中,是把一定量水接種於瓊脂培養基中,在37℃條件下培養24小時後,數出生長的細菌菌落數,然後計算出每毫升水中所含的細菌數。

2、大腸菌數

大腸菌數是指1L水中所含大腸菌個數。大腸菌本身雖非致病菌,但由於大腸菌在外部環境中的生存條件與腸道傳染病的細菌、寄生蟲卵相似,而且大腸菌的數量多,比較容易檢驗,所以把大腸菌數作為生物指標。比較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有傷寒、肝炎病毒、腺病毒等,同時也存在某些寄生蟲。

10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香甜可口的白毫銀針茶,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