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公募裡的量化投資,主要集中在四個方向:被動指數型、指數增強型、量化主動型、量化對沖型。之前我們盤點過量化主動,今天我們聊聊指數增強基金。
指數增強基金,大致可以理解為大部分跟蹤指數(80%),少部分基金經理做增益收益的策略(20%)。指數基金到底能不能增強,就要看各個基金經理的本事了,也就是在這20%自主管理的地方做文章。
滬深300指數,作為最為代表性的指數之一,跟蹤這個指數的基金、增強指數基金數量不少。
去年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誰是最強的滬深300增強基金》。過去了大概11個月的時間,我們正好重新梳理一下,看看當時看好的幾隻表現怎麼樣?這次又有哪些新面孔入選?
我們把2020年及之後成立的滬深300增強基金剔除,剩下共計39只基金:
按照年度時間段,看看每隻基金的漲幅情況。我用兩種顏色,用來區分是否跑贏滬深300指數。
大部分的指數增強基金,都能取得超過指數的收益,甚至在有的年份超出不少。
我們把連續4年且包括今年以來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增強基金,篩選出來。很多基金成立時間不長,也就進不了這個名單了。尤其是2018年的業績,市場普跌的情況下,是不是跌得更少,我覺得這是一個參照的重要指標。
符合上述條件的有13只增強基金:
這個時間段區間,如果更換過基金經理的話,我們也剔除。這樣符合我們“苛刻”條件的就只有7只基金:
綜合長短期業績看,安信量化精選滬深300增強A、華安滬深300增強A、國富滬深300指數增強這三隻基金表現優秀。
安信量化精選滬深300增強A:主要是運用量化多因子模型,綜合評估公司的盈利、企業質量、估值、分析師預期,技術特徵、市場趨勢、投資者情緒等多個因素構建相對基準有穩定超額收益的投資組合,精選優質、具有投資價值和合理估值的證券作為主要的投資標的,並積極把握指數分紅、指數成分調整、新股、科創板新股、個股事件驅動等確定性增強機會,力爭在控制跟蹤誤差的基礎上獲取超越標的指數的投資收益。
華安滬深300增強A:在行業模型中,更多考慮未來通脹對行業基本面的影響;在選股模型中,在尋找成長性個股同時,對估值性價比做更大的重視。預計未來,市場更可能是結構性行情,行業選擇收益大概率能貢獻可觀的回報。基金管理人採取行業輪動+量化選股的策略管理本產品,並根據市場風格動態調整因子權重,以獲得超額滬深300基準的收益。
國富滬深300指數增強:在指數化投資的基礎上輔以有限度的增強操作(優化調整)及一級市場股票投資。
看了上面三隻基金的表述,其實增強效果如何,在於各自建立的量化模型,結果就是對行業配置和個股權重的主動調整。同時也可能包括了一些打新、一級市場投資、分紅等策略。
有新基金成立時間不長,所以還沒納入最後的名單。但是表現上也很不錯,比如鵬華的蘇俊傑、萬家的喬亮、國投瑞銀的殷瑞飛、博道的楊夢、泰達宏利的劉洋、廣發的趙傑、西部利得的盛豐衍,這些後起之秀都值得關注。
另外,所有的滬深300增強基金,機構的佔比都很高。
…
今天大家都在關注一件事,同時資本市場也有了劇烈的反應。
3點前買了點基金。
算著時間這會兒也快飛到了。
看了一下美股,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