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到7月28日,在第二十四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舉辦的智慧高速技術發展論壇上,華為發佈了新一代超遠距高精度毫米波交通雷達ASN850 和基於新一代計算平臺的融合感知引擎SNE800兩款產品。
據介紹,ASN850採用了5GMassiveMIMO大規模天線陣列和超分辨率算法技術,可實現雙向1000 米、10車道的超遠距無盲區覆蓋;SNE800首次引入了無線基站連續覆蓋無損切換原理,利用單杆雷視擬合、跨站雷達擬合和遮擋/跨杆擬合技術,目標準確率可達95%,同時對大車遮小車、危化品車輛、拋灑物、擁堵、交通事故等複雜場景下的識別率也可達95%以上。
華為表示,在智慧交通體系中,由於雷達可以在不受天氣和光照的影響下,實現全天候探測感知交通流,所以其將是重要的路側感知單元。
而傳感器的作用,又何止僅限於智慧交通呢。
如今,隨著智能駕駛的快速發展和AIoT產業的推進,感知系統正迎來全面發展的機會,這也使得華為在傳感器賽道的佈局逐漸展開。
毫無疑問地,華為自2019年被制裁以來,一直在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而其中最為市場所關注的,還要屬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由此,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感知部件,開始愈發頻繁地出現在公眾眼前,智能汽車儼然成為了華為發力傳感領域的重要端口。
據華為官方透露,早在2016年,其就開啟了對激光雷達產品的研發,訪問了多家頭部車企,收集對激光雷達產品的需求,以求能打造一款高性能的車規級產品。
2019年5月,華為正式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後,相關佈局開始明顯加速。
2019年10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高峰論壇上表示,華為要造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智能汽車核心傳感器。
2020年北京車展,華為發佈了8M前視雙目攝像頭、超級魚眼攝像頭、77GHz毫米波雷達、4D成像毫米波雷達、等效100線的激光雷達等傳感器;同年12月,華為在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T10 ICV CTO峰會上,首次正式發佈了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彼時,華為已經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第一條Pilot 產線。
2021年上海車展,華為展示了一項接近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給車企和供應鏈廠商們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展示車型極狐阿爾法S HI搭載了3顆車規級激光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12顆攝像頭、13顆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突出了智能傳感器對自動駕駛的重要性。
此外,2021年4月,華為還發布了用於ADS(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的成像毫米波雷達,採用12個發射通道,24個接收通道的大天線陣列,較常規3發4收的天線配置做出了不小的提升。今年3月,在全屋智能及全場景新品春季發佈會上,華為發佈了首款毫米波AI超感傳感器,首次將智能駕駛核心毫米波傳感技術應用於全屋智能,在原有佈局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開來。
在產品之外,華為還投資了多家傳感器相關企業。包括半導體激光元器件廠商長光華芯、激光光學元器件廠商炬光科技、高透VCSEL和橫切模塊解決方案廠商縱慧芯光、智能汽車傳感器核心器件供應商微源光子、攝像頭廠商中藍電子、基於單光子探測一維和三維ToF傳感芯片廠商芯視界、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廠商思特威等。
研發與投資的並行,加快了其對智能傳感領域的佈局。
Yole的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在全球激光雷達市場排名第五,市佔率為3%;中金公司發佈報告稱,到2026年,中國汽車傳感器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449億元,佔據近5成全球汽車傳感器市場。
眼下,各手機廠商正面臨生態轉型,從消費電子向AIoT生態及智能汽車產業延伸,從消費端向產業端拓展。在此背景之下,感知市場的吸引力也隨之增加,其實,不僅像華為這類的頭部廠商投身其中,新晉企業也開始前赴後繼,以求在未來的市場中煥發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