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在“論文海”中無法自拔?文獻蒐集是寫論文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去某網直接檢索,但是我們真正收錄的有價值的論文可能並不多,因為我們基本是囫圇吞棗,照單全收,其實想要高效地收集文獻,是有跡可循的。
獲取參考文獻的途徑
1)學校圖書館
學校的圖書館和畢業論文可以說是官方標配,一方面,圖書館的圖書量大且範圍廣,能夠滿足我們的基本訴求,另外一方面,高校基本都是擁有知網使用權的,所以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校園網去登錄訪問,下載文獻。
2)互聯網
其實紙質文獻的使用率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低的,我們更傾向於網絡查找。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有知網、百度學術、愛學術等,但是這些平臺的期刊居多,所以對於博士和碩士論文的參考價值不是很高,最重要的是文獻的質量和真實性難以查證,存在虛假信息和數據,因此在提交畢業論文檢測前,建議大家要通過其他權威平臺重新考證文獻的來源。
3)導師和學長學姐
直系學長學姐作為過來人,手上的文獻資料肯定是要比我們的豐富,當然有的導師也會直接根據學生分的研究課題提供資料包,所以有時候可以“踩著前人的肩膀”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參考文獻的收集原則
1)載體:按特徵選擇
不同專業、形態的各種文獻載體有著各自的個性特徵。比如,圖書的技術成熟性、系統性和內容的翔實性;期刊、會議文獻、專利文獻等在動態趨勢方面的新穎性、前沿性和內容論點的專業集中性;檔案的原始憑證權威性、專項內容的全面完整性等。所以我們需要先明確自己的需求,再去搜索對應的文獻載體。
2)文獻:兼顧權威和一般
權威論著的可參考性肯定是最強的,但是事物的動態發展決定了權威也只能是某一領域、方向或某一時段的相對權威,所以我們不能還要兼顧其他文獻的收集,形成“以權威論著為核心,一般學術論著為輔助”的科學收集方式。
3)範圍:寬窄適度
文獻查找無需侷限於自己的課題,適當放寬收集範圍,比如可以關注一些交叉學科,有利於縱覽學科的全局,並可從相關部門資料中獲得意外的方法或啟迪,但是考慮到論文的時限要求,也不要太放飛自我。
4)程度:由淺入深
收集資料的過程,要保證對於這些資料有一個“由淺入深”的認知過程。從“淺”處入手,不斷豐富、積澱專業知識,逐漸開闊學科的視野;再通過“深”的對比和思考,去領悟學科的發展,這也是要求我們學會去泛讀和精讀。
5)時間:由近溯遠
近期文獻代表學科最新水平,是收集的重點,所以我們還是以新近研究為主要參考,年限較久的文獻,我們可以視為該領域的發展沿革去進行一個整體大概的觀摩。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領域都只需參考新近文獻,發展變革較快的,比如媒體變革這個課題,我們就需要研究新近的,但是一些史論,理論方面的知識,是屬於一直被不斷修繕的,所以要想了解更深入,就需要去進行一個溯源。
6)過程:按需反覆
我們很難一次性將相關文獻收集完整,在正式寫作過程中,必然會發現很多的缺失,所以出現類似情況時,應以“提高論文質量”為主旨,填平補齊,力求收集完整。
7)取捨:精準刪選
我們不可能把某領域的論文盡收囊中,所以是需要去進行篩選的。以計算機檢索為例,篩選有三種方式:
①對論文大標題、摘要或著作名稱、作者等的速讀取捨,初步選定範圍;
②在上一步的範圍內,按照章節目錄再進行篩選,篩掉內容雷同空泛的文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