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有人想過人類被從天而降的太空垃圾砸死的可能性嗎?畢竟,在這類事故中,還沒有人死亡。但是考慮到越來越多的衛星,火箭和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們有必要認真地考慮這個風險。

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估計了未來十年火箭部件墜落造成因果關係的可能性。

現在的每天每時每刻,太空碎片如雨點般傾瀉而下,而我們對這種危險幾乎一無所知。小行星和彗星產生的微粒從大氣中飛濺而下,每年都會給地表帶來40000噸的塵埃。

雖然這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些碎片可能對航天器造成損害,正如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報道的那樣。偶爾,一些較大的固體物質,即隕石衝入大氣層,可能每隔100年就會發生一次:一個直徑數十米的物體穿過大氣層,落到地面上砸出一個大坑。

實際上,火箭殘骸落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孟加拉國達卡,或者尼日利亞的拉各斯緯度地區,比紐約,莫斯科要高出三倍。

即未來十年內,由於無法控制的舊火箭重返地球,人類生命受到威脅。假設每一次進入都會在10平方米的範圍內散佈致命碎片,在未來10年內,死亡人數可能平均為10%。不過到目前為止,衛星和火箭殘骸給地球表面造成的傷害(或者造成大氣中的空中交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大多數關於太空碎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軌道上發生故障的衛星,這些衛星可能會擊中正常運行的衛星。未用完的燃料和電池還會引發爆炸,從而製造出更多太空垃圾。但是隨著火箭發射業務的增長,從政府轉移到私人企業,太空和地球事故的數量可能會增加。所以10%可能只是個保守數字。

不過已經有研究人員在研究這方面的技術,目前有一系列技術可以完全控制碎片的重新進入,但是實施起來非常昂貴。例如,航天器可以“鈍化”,一旦航天器壽命結束,像燃料和電池這樣的未使用能源就會耗盡,無法繼續儲存。

還有衛星軌道選擇技術還能減少碎片產生的可能性。報廢的衛星可預先設定好程序,自動進入低地軌道,並在那裡燒燬。還有一些人試圖發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比如 SpaceX已經展示過了,而 Blue Origin正在開發中。它們產生的太空垃圾要少得多,雖然有些來自油漆和金屬碎片。

許多機構開始認真對待太空垃圾。歐洲太空總署正在籌劃一項任務,試圖利用四臂機器人捕捉並清除太空碎片。2010年,聯合國通過外空事務辦公室發佈了一套關於空間碎片的指南,並在2018年發佈了加強版。

然而,這些都是指導方針,而不是國際法規,並沒有具體說明如何實施太空垃圾數量。無法控制的火箭再次進入大氣層是一種公共風險;有解決辦法,但是每個發射國必須採用相關標準。

正如禁止氯氟烴化學品破壞臭氧層協議所表明的那樣,各國政府共同行動並非沒有先例。如果屆時能夠通過一項經聯合國所有成員國批准的強化、強制性國際空間碎片條約,那麼到時所有人類最終都會受益於這一協議。

7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核擴散實錘!當著全球的面,中方拿出證據,美英澳必須給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