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南韓財閥三星電子的芯片製造部門三星代工要想有效地與臺積電競爭,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三星和臺積電是全球僅有的兩家合同芯片製造商能夠以先進的製造技術製造半導體,而後者在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全球大部分訂單都流經其工廠。
該報告由於商業聯合會有關的南韓經濟研究所發佈,並指出了南韓和臺灣之間的主要差異,例如低稅率和低工資,以建立三星需要幫助與臺積電競爭的論點。
報告著重盤點臺積電與南韓的差異,分析臺積電所處的位置優勢,其結論概述了對臺積電有利的幾個因素,例如員工工資、稅率和穩定的工程師庫可供選擇。
多年來,與同行相比,臺積電的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大幅增長,並且與三星相比具有顯著優勢,尤其是後者在臺積電之後進入芯片製造領域。
南韓經濟研究所認為,南韓 25% 的企業稅率明顯高於臺積電在臺灣必須應對的 20%,儘管遊說努力將其降至 22%,但仍將保持較高水平。該研究公司表示,高稅率只是三星的問題,因為它還面臨著不利的研發支出環境。
為了建立這個論點,它表示,雖然臺積電獲得 15% 的研發投資稅收抵免、40% 的封裝成本抵免以及為其隊伍中的美容工程師提供更多福利,但三星必須以 2% 的研發稅收抵免來滿足自己以及 1% 的設施投資稅收抵免。
然而,該公司指出,雖然這些稅收抵免是目前的情況,但將於本月生效的《國家先進戰略產業法》的通過將為稅收抵免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抵免額為 30% 至 40% 和便利投資抵免額提高到 6%。因此,它將為南韓公司提供優於中國臺灣同行的顯著優勢。
然而,即使稅率將變得有利,臺積電還有其他優勢幫助它在行業中脫穎而出。據研究公司稱,臺積電員工的平均工資去年為9500萬韓元,而臺積電的平均工資為一名三星員工的年薪為1.44 億韓元。此外,臺積電擁有強大的勞動力資源,去年在臺灣培訓了10000名半導體工程師,而南韓只有140名。
三星和臺積電目前正在競相將 3 納米芯片製造工藝節點推向市場,雖然前者在今年早些時候迅速宣佈量產,但尚不確定是否已成功獲得該技術的任何大訂單。製造芯片是一個成本高昂的過程,大訂單規模使公司能夠快速收回成本並將投資轉化為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