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保護體系中通常會引入信用增進措施,在債券融資活動中,債務人的增信措施可作為判斷其信用風險大小的一種方法,影響著債務人的融資成本。Stiglitz和Weiss研究發現,擔保有助於貸款者預期收益的評估結果的提升,緩解信貸市場逆向選擇行為,促使貸款利率下降。
James和Lena發現在借款人並未明確釋放風險信號的情況下,抵押擔保可以代表借款人自身質量。熊軍等債券發行主體選擇質押擔保和第三方擔保等信用增進措施,有助於債券發行人融資成本下降。王芳、周紅認為同屬國資委企業擔保、企業互保、關聯方擔保均為第三方擔保。
並且發現同屬國資委企業擔保更能使企業融資成本降低。韓鵬飛和胡奕明發現採用債券增信措施有助於債券信用評級的提高,進而降低債券發行利差,並發現降低債券發行利差最有效的增信方法是第三方擔保。有擔保得債券因為存在債券信用增進,即使發行人因經營情況不善資金鍊斷裂等原因導致不能到期兌付,但由於存在第三方擔保,債券到期兌付的可能性仍然比無擔保債券要大。
相較於有擔保債券,債券違約風險對無擔保債券的發行利差影響更大。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信用評級在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搭建了一個橋樑。在債券違約發生之前,投資者需要了解的信用風險信息主要根據評級信用評級。如果債券投資者投資債券將信用評級作為評判標準之一,則投資者越青睞信用評級高的債券,因而信用評級高的債券的發行成本越小。
何平、金夢實證研究信用評級對債券發行成本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對於主體信用評級,債券信用評級對債券發行成本影響更為顯著。且信用評級越高的債券,其債券違約率越低,債券的發行利差越小。債券違約風險在向債券發行市場傳染過程中,會面臨具有加速或減速作用的調節效應,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可以有效防止地方債信用違約,地方為防止債券違約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預防地方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地方財力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債券違約風險向債券發行市場的蔓延。
典型的事實證據是通過地方實施救助,中國債券市場出現的多起信用違約風險事件,如18民生投資SCP006、15川煤炭CP001、13雨潤MTN、12二重集MTN1、15機床CP003等15只債券違約得到妥善處置轉變為技術性違約。從地方財政狀況的影響來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水平越高,債券信用利差越小。文夢悅實證結果發現兜底機制可以有效的緩解違約事件的發生,引入兜底機制後,發行利差下降速度顯著減緩。
採用主體違約率指標來衡量債券違約風險,研究違約風險對債券發行定價的影響。首先選取實證檢驗需要的控制變量、構建實證模型。其次用相關性分析和多元線性迴歸模型驗證H1;用分樣本回歸驗證H1a、H1b、H1c;用調節效應模型驗證H2。最後進行穩健性檢驗。
中國債券違約現狀分析,銀行間市場、上交所、深交所債券違約所佔比重很大,因此以銀行間市場、上交所、深交所發行的企業債、公司債、定向工具、企業債、中期票據為研究對象。在篩選樣本的時候,由於2014年發生了第一起債券違約事件,因此所考察的樣本期間為2014年至2019年。
最初樣本由交易所12309只債券,銀行間11230只債券組成。按照如下標準進行樣本篩選:剔除城投債,因為城投債是地方的融資平臺,大都是控股,存在較強的隱性擔保,不符合企業債券違約的研究;剔除金融債、剔除浮動利率債券。最終的得到4356只債券。發行公司基本發債資料、債券違約的基本資料來自萬得數據庫、有關宏觀因素的數據來自東方財富、國債往年的到期收益率來自中國債券信息網。
被解釋變量:債券發行利差,作為債券發行定價的替代變量。通過分析債券發行定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基礎利率缺乏統一規範和標準。因此依據方紅星、施繼坤、張廣寶、Ghouma等、周宏等、張春強、黃振、郭曄等人的研究,期限為t的信用債發行利差為發行的期限為t的信用債發行的票面利率與該信用債同年同天同日發行的同期限的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差。
此發行利差是信用債發行時的信用風險溢價,也是發行人需要承擔的融資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國債期限無法完全匹配到所有公司信用債的期限,因此採用插值法估算相應期限的國債到期收益率。解釋變量:違約風險衡量對市場信用風險的預測、管理以及信用定價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國際上主要是根據發行主體的數據計算違約率來衡量違約風險。三大國際評級公司標普、穆迪和惠普主要都是採用發行主體違約率,因此的解釋變量違約率也採用違約主體的數據來計算。發行主體第一次債券違約對市場各相關利益人的衝擊最大,市場預期其存續債券繼續違約的可能性會比較高,技術性違約除外。因此採用新增違約主體數量進行計算,並且新增違約主體可以有效排除掉主體多隻債券發生違約的影響。發債主體數量採用期初發債主體和期末發債主體的均值計算。
控制變量:從文獻梳理中發現債券自身特徵、公司自身特徵,宏觀經濟環境對債券發行利差都有顯著影響,因此在參考前人文獻後,從這三方面選取了對債券發行利差有顯著影響的幾個因素作為控制變量。2014年第一隻債券發生違約後,債券市場違約債券越來越多,信用風險逐漸暴露,在除卻發行主體自身的相關特徵和債券自身相關特徵以及宏觀外部因素重要因素外,還需要考慮信用風險對債券發行定價的影響,探究債券信用風險定價機制。因此為了研究違約風險對信用債券發行利差的影響。
違約地區分佈來看,債券違約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和經濟發達的特定地區。由於企業之間可能存在互聯互保的關係結構,一家企業違約很有可能演變成多家乃至區域性的企業違約,地方由此可能面臨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為了預防因債券違約產生的負面連鎖反應,地方利用綜合財力來化解債務風險,因此違約風險對債券發行利差的影響會受到各地方財力的影響。
研究債券違約風險對發行利差的影響,擬從三個方面選取相關的控制變量:公司層面、債券層面、宏觀經濟。如果將這些控制變量都納入迴歸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導致迴歸結果失去意義。因此在進行實證迴歸前,先進行多重共線性的診斷,判斷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
採用方差擴大因子法來度量多重共線性的嚴重程度。通過方差擴大因子法可以發現LnGDP和M2的VIF都超過10,說明這兩個自變量與其餘自變量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共線性,採用試圖刪掉M2這一自變量的方法。刪掉M2這一變量後,再進行多重共線性診斷,所有自變量VIF均小於10,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基於此,下面開始進行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上表所示,信用債發行利差的均值為2.299,公司發行的票面利率明顯高於同期同期限的國債到期收益率,這說明風險溢價是存在的。樣本中上市公司債券樣本佔比21.8%,國有企業債券佔比76%,含擔保債券樣本佔比12.2%,債券信用評級最高值為4,均值為3.458,說明信用評級普遍偏高。採用虛擬變量對信用評級、企業產權性質、債券擔保、企業上市等變量做了處理。此外,對發行金額、公司規模和國內生產總值做了對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