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午後,長春高新閃崩跌停。
關於這次跌停,市場傳聞和浙江省藥械採購中心發佈的集採相關文件有關,其中一張被傳是浙江省第三批藥品集採的截圖上,人生長激素(重組人生長激素)在生物藥的名單中。
而生長激素正是長春高新的核心產品,由其子公司金賽藥業主要生產銷售。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今年1月19日,廣東開展276個藥品聯盟地區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其中涉及生產生長激素的金賽藥業。
當天,長春高新直線跌停,1月19日後兩天,長春高新繼續跌停;1月24日走出跌停板後,股價仍連續兩天大跌,期間累計跌幅接近40%。
事實上,作為A股市場最穩的投資賽道以及機構資金最愛的白馬行業,今年的醫藥群體可謂讓機構資金“求穩”的如意算盤全部打翻。
我統計市值500億元的醫藥和醫療公司發現,今年這些醫藥大白馬年跌幅超過20%的達到10只,個個都是曾經機構眼中的“香餑餑”。
為何醫藥板塊今年如此“不順”?
這或許與集採時代,醫藥淨利率會面臨下滑有關。
以長春高新為例,一旦生長激素納入集採,該股的投資邏輯將會發生變化。
中泰證券日前指出,過去集採覆蓋的主要涉及民生醫療產品,而生長激素因為價格高、非剛需、受眾人群有限而屬於消費醫療賽道。
但廣東省集採將生長激素納入,破除了此前“民生歸民生,消費歸消費”的看法。
如果生長激素集採從區域走向全國,院內市場都會出現價格的大幅度下調,這必將形成對院外市場的分流--長春高新受影響的就會不只是30%的院內份額。
第七批集採正在路上
其實,自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已開展7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共覆蓋294種藥品。
其中,前六批藥品集採平均降幅53%,共節約醫療費用超2600億元。
但是,相較於前六批國家集採價格平均下降53%的幅度,第七次集採的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48%,在一些人眼裡“比較溫和”。
對此,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原因來自三個方面:
其一,近年來,醫保部門加強價格治理,總體上看各省份藥品價格更加透明;
其二,省級帶量採購在推進中,本次集採部分品種已納入地方集採,在國家集採前價格水平已經下降;
其三,經過多輪集採,企業競爭更加理性。
後醫採時代,創新為王
這幾年密集推出的集採在加速擠出藥價虛高水分,倒逼藥企進行創新轉型。
比如曾經的仿製藥龍頭,已積極轉型,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款創新藥已上市,如恆瑞醫藥、復星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等。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通過集採節約的醫療費用,將進一步用於創新藥械的支付。
7月13日,北京市醫保局印發《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管理辦法的通知(試行)》,決定於2022年7月20日至2022年8月19日期間開展2022年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申報工作。
該DRG除外支付管理辦法主要內容,針對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創新醫療服務項目可以不跟著DRG走,單獨據實支付,優質創新藥械有望突破醫保控費限制。
集採對醫藥行業的影響那麼,集採對於醫藥行業的影響有多大呢?國都證券給出了看法。從短期來看,集採對於醫藥企業的業績具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否中標,從藥企短期內營業收入和利潤方面都有很強的殺傷力,短期內都會看低。並且隨著集採範圍的不斷擴大,將涉及整個行業內的藥企,行業內波及面廣,幾乎無一倖免。從長期來看,參與集採過評的藥企需具備一定的資質,符合國家藥品生產質量規範,否則將暫停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活動的申報資格,促使藥企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客觀來看,中國的醫藥領域至少落後美國20年,只有堅持獨立自主創新,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擺脫高精尖醫藥進口的困境,我們的醫藥企業才能真正的崛起。可以預見的是,後集採時代,隨著DRG支付政策的落地,創新能力強、產品管線豐富和競爭格局較好的企業,有望在長週期持續受益,大家可以圍繞創新藥及創新藥產業鏈、高端醫療器械、消費醫療佈局。退一萬步講,目前醫藥板塊仍是最具投資價值的板塊之一。在經過了近兩年的調整之後,大多優質標的現階段都是不錯的價值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