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經營一般有兩種價值取向,一種是運營驅動型,另一種是銷售驅動型。前者關注在運營中實現降本增效,做的是優化和效率,內核是精細化運營。後者重視營收,做的是提高和規模,並在互聯網時代延伸出增長邏輯。
對兩種取向也有不同理解,認為太在意運營的模式往往業績一般,最後必然迴歸銷售至上。覺得太注重銷售的會出問題,容易失控反而不能長久,最終還得做好運營。雖然有兩個角度,不過共識也是有的,就是運營和銷售同樣重要,只是在不同階段有所側重。
然而這些年零售演進告訴我們,道理簡單到誰都知道,能融合好兩者的卻很少。沃爾瑪能做大,其初創期是以狂熱促銷出名的,哪有什麼成熟的運營體系?物流配送和信息技術等競爭力,也是發展中期建成的。不過現在沃爾瑪若還以低價促銷來驅動,這個策略就不好用了。
反過來看也是如此,新零售新物種風起時,其實大多數都在做規模,高速複製開店和圈流量做增長,本質就是做增量做銷售。但是運營體系都不完善,很多模式的管理極其混亂,降本增效更是無從談起。事實也證明,不少新零售最後走向末路,沒有基於精細化運營並實現盈利才是問題所在。當前再以這個理念做零售,肯定更是沒機會了。
可見,在一個新賽道新機會出現時,初期的確以做銷售做增長為主,但運營的管控也要跟得上,否則出現問題是遲早的事。那沃爾瑪為何沒事?因為這裡的增長或增量是有區別的。
沃爾瑪起家有其大時代背景,是基於全新市場創造的新業態。新零售是從傳統零售中切割既有流量,其實是互聯網和技術在驅動效率提高,模式並不見得更先進,只是消費轉移後要匹配新的運營方式。同時新消費群體的出現,也受到了消費主義過度的影響,有些火熱的現象並不真實,而新零售也正處於驗證盈利模式的階段,彼時容易被現象所迷惑。
也就是說,流量在傳統零售和新零售之間,在線下和線上之間出現了震盪,這個反覆震盪就是零售進化的時間延遲,大概有五六年的時間。有人認為線上必然取代線下,有的認為仍會以線下為主,直到今天有共識的全渠道零售出現。而沃爾瑪初創期的時代,是不存在存量震盪的,就像20年前大賣場高速發展一樣,是真正的全新增量時代。
因為有這樣的限制,有些流量是不會再生的,流量被挖掘的速度越快,規模做得越大,資本輸入得越多,新零售模式的崩潰就會越快,生命週期就越短,這些流量本質是存量而不是增量。這是在考慮發展階段以外,選擇運營驅動還是銷售驅動的根本。
總之,零售中所謂的做增量,很多時候其實做的還是搶存量,無論怎麼做都難做好。只有消費習慣、消費轉移、零售進化和模式成功,在時間上接近同步才可能做好的,但這又不可能做到。因此如今的零售,是從經營流量轉向經營顧客,做好顧客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而在這個階段,運營驅動無疑比銷售驅動更適合,也就是精細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