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對跨境電商進行分類,可以從不同角度理清不同類型跨境電商的特點,為分析跨境電商企業定位打下基礎,對後文進行跨境電商企業商業模式的探討具有重要作用。從不同的角度,跨境電商平臺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對當前主流的幾種分類方式進行討論。

根據平臺盈利方式分類

根據平臺盈利的方式可以分為平臺型跨境電商與自營型跨境電商。平臺型跨境電商通過搭建平臺為買家和賣家提供一個交易場所,引進賣家和顧客,打造一個線上交易的平臺。平臺型電商的目標在於維護平臺功能,為雙方提供良好的服務,包括不限於展示,輔助交易,線上支付,物流等,此外平臺型跨境電商還應致力於搭建公開透明有秩序的平臺,保護買賣雙方的權益。

平臺通過向賣家收取佣金的方式獲利,此外還可以通過提供其他增值服務獲利,比如購買廣告位,提供運費險,提供物流服務等。自營型跨境電商是指電商從供應商採購商品並在平臺上開設店鋪,將商品銷售給顧客,一站式購物。

自營型跨境電商相當於傳統的外貿零售企業,只不過將交易過程搬運到網上平臺。為了獲得較高的利潤需要企業擁有較好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自營型跨境電商需與上游供應商取得良好的合作。自營型跨境電商在引流方式上可以選擇入駐大型平臺或者搭建自身的獨立網站。

由於跨境電商運營過程以及業務活動圍繞跨境電商平臺展開,電商平臺對跨境電商商業模式運作的作用巨大,是跨境電商商業模式要素中的核心資源,平臺盈利方式的不同從根本上影響跨境電商企業對自身商業模式的選擇,因此本文認為根據平臺盈利方式對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定位將影響該企業商業模式的成功經驗是否具有全面性的借鑑意義。這是此分類方式不同於其他主流分類方式之處。

根據商品流動方向分類

根據商品流動的方向可分為出口型跨境電商和進口跨境電商。出口型跨境電商是指將本國商品通過電商的方式銷往海外,相當於傳統的出口貿易商,將原來的交易過程放到電商平臺上。進口型跨境電商指與海外的企業進行貿易,通過電商的方式,將海外企業的商品進口到國內並將銷售給國內消費者。

根據交易主體性質

根據交易雙方的性質可以分為B2C型跨境電商、B2B跨境電商以及C2C代購模式。B2B的意思是商家對商家,買賣雙方都是商家,這類跨境電商主要涉及大宗商品的買賣交易。B2C是指商家對顧客,買方為分散的消費者,B2C模式更加類似於線下的零售模式,B2C模式當前發展十分活躍,在跨境電商市場中的比重逐年上升。C2C模式中交易雙方都為個人,當客戶下單後,海外個人買手或商家從當地採購,通過國際物流送達。

根據貨物種類

根據所交易貨物的種類,可將跨境電商區分為垂直型跨境電商以及綜合性跨境電商。垂直型跨境電商是指電商平臺所交易的商品為同一品類,比如現在常見的服裝類,母嬰類,電器類以及美妝類跨境電商。垂直型跨境電商以深耕某一領域為主,在前期因為專營某一品類更容易吸引特定的消費者,一般後期會根據流量引入情況進行品類的擴展。

綜合型跨境電商涉及的品類較多,致力於滿足消費者的各項日常消費需求,綜合型電商一般以低價作為自身優勢,對供應鏈管理能力要求高,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宣傳引流,現存的實力較強的綜合型跨境電商都為在行業中發力較早的企業,有比較深厚的積累。比如:亞馬遜,阿里巴巴國際站等。

對於商業模式的文獻研究較早,外國學者在此方面所做論述較多,主要包括對商業模式內涵的界定以及商業模式要素構成的分析。

對於商業模式的內涵,眾多研究尚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各學者的研究或在前人基礎上具有發散性或形成互補,研究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商業模式內涵的界定側重不同。Michael Morris 通過歸納概括,認為對商業模式內涵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分別是經濟、運營戰略和整合視角,且商業模式的內涵研究從以上角度實現了遞進。經濟視角對商業模式內涵的描述側重企業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盈利,是對企業盈利模式的概括。

Hawkins講述了商業模式依靠怎樣的辦法取得收入並實現企業的生存。Afuah等將商業模式內涵描述為企業通過整合資源打敗競爭對手進而創造更大價值和利潤的過程。運營和戰略視角關注企業怎樣通過對企業內部架構以及戰略層面上的調整實現更大的價值主張。Weill 認為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對企業商業活動中的參與主體之間關係的描述,包括用戶、合作商、供應商,其主要目的是對產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整體流向及各參與者能夠獲取的利益的辨認。

Timmers 將商業模式定義為表示產品、服務和信息流的架構,重點描述架構組成部分在商業模式中的作用。整合視角是相對於前兩種視角的一種遞進,該視角認為商業模式不是企業盈利模式、運營模式和戰略選擇的簡單組合,而是通過三者的協同而演進出的企業商業行為,這一視角下企業的商業模式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對商業模式的研究應從具體的企業出發。Morris等將商業模式描述為企業確定戰略方向、調整運營結構和定位經營盈利方式,並再此基礎上進行這些變量的整合,以實現所在行業的競爭優勢。

對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的觀點也是眾說紛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經濟學視角強調企業如何盈利,認為盈利模式是商業模式的核心,戰略視角認為如何選取適合企業發展的戰略是商業模式的重點,因此價值主張是商業模式的核心,系統論從系統層面出發概括商業模式要素,進行關於商業模式要素的歸納,細節描述以及構建商業模式模型。對於商業模式的要素歸納,從三要素到九要素,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張敬偉概括商業模式為運營模式,盈利模式,價值主張。Timmers 將商業模式要素歸納為產品、服務、信息流結構、參與主體利益、收入來源。Donath概括商業模式要素為顧客理解、市場戰術、公司管理、內部網絡化能力、外部網絡化能力。

Osteralder等把企業的商業模式歸結為“四個層面,九個構成要素”,四個方面包括:客戶、產品及服務、基礎設施、財務能力,每個層面下又可以細分出不同的子要素,客戶層面涵蓋客戶細分、渠道通路、客戶關係,產品(服務)層面體現為企業所要向客戶傳遞的價值主張,基礎設施層面包括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合作,財務層面則是指企業的收入來源和成本結構。

根據不同的模型構建方式,中國學者提出了新的商業模式要素觀點。程愚、孫建國通過對所選取的一般性案例的研究,構建了新的商業模式模型要素,此模型把商業模式看作是要素遞歸的過程,採用動態研究的方式將商業模式要素價值創造過程描述出來,並不強調列舉出所有的要素,而是在價值創造的時間序列中,即從開發性決策到價值成果,對少數重要的商業模式要素進行捕捉,解釋了要素之間的因果鏈條,增強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基於以上描述,此模型將商業模式要素分為開發性決策,資源和能力,利用性決策,價值成果。

關於商業模式如何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相關的研究十分豐富,本文所做文獻綜述如下。楊曉琳認為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想要快速適應環境並創造價值,企業的商業模式必須隨之進行改變,企業整體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業模式的影響。吳曉波、趙子溢在研究中認為企業能夠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來獲取新的市場資源,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此外在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因素方面,其認為技術進步,企業資源層面的提升均有可能帶來商業模式創新。

馮華、陳亞琦認為互聯網環境打破了原有企業交易的時空障礙,這種變化引發了商業模式的創新,網絡銷售相比於傳統線下銷售投入的資金較少卻能產生較大的收益,商業模式的作用巨大。陳學猛,丁棟虹認為商業模式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價值共贏,即成功的商業模式在謀求自身利益,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可以在更大的價值網絡內推進所有的利益相關企業實現共贏。

11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蘭花界的“奇花之王”,翩翩起舞似蝴蝶,花苞大開花香,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