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古以農立國,擁有上萬年的農業發展史,我們是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傳統農業依舊佔據國內農業領域主流,在科技改變農業發展的路上,我們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近年來,我們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的同時,也湧現出更多的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業收支不平衡的問題,農業發展不均問題,而現在,舊的問題沒能完全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面對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同時,年輕人也不願意種地了。
現在的年輕人會選擇從事農業領域,但是,他們很少願意像祖輩一樣,打著赤膀,頂著太陽守著一畝三分地了。因為傳統農業不僅靠力氣種田,看天吃飯,還受到土地資源,水資源短缺的束縛,幹得多,賺的也不一定多,現在的年輕人,聰明瞭。
那麼,二十年後,誰來種地?其實,不管過去多久,都會有人從事農業領域,我們要知道,種地不是目的,目的是生產糧食,且生產質量可靠,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糧食。智慧農業的出現正好彌補這一缺口,現如今,智慧農業在大學成為了專業,在農業領域成為了新興行業,在河南、北京、廣西、四川、浙江、山東、廣州等地均有從事智慧農業的人們。隨著智慧大棚、智慧大田的出現,未來也會加入更多的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於農業生產的各個流程,在農業耕作中,智慧農業能夠實現標準化監管、指導和調度等。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代替人工走進田間地頭,出現包產包地,一個人或者一家人運營一大片農田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
智慧農業中可以通過農業四情測報平臺建立生產過程實時數據庫和可視化信息平臺,實現生產全過程智能化決策、精準化種植和標準化管理,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精準化,減少人力,有效合理利用資源,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通過建立農作物生產的土壤氣候環境模型,獲取土壤中各養分及水分溫度信息,進行合理施肥灌溉,構建更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生態環境,通過建立農作物生產中的病蟲害情況模型,獲取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信息,結合大數據技術分析病蟲害狀況,提出防治辦法和處理意見,從而提升對病蟲害的防治水平,達到提升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的目的。
通過報警系統對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超生態標準狀態進行預警和動態處置,準確把握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並做出及時處理,為實現增產增收提供科學依據。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而“智慧”除了用在農業中外,還能用在養殖、漁業、畜牧業以及智慧加工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