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茉笙275

    最值得看的是第12窟。

    第12窟是雲岡石窟中藝術氛圍最濃的一個窟。人稱“音樂窟”。的確,你在這個洞窟完全可以感受到一種“莊生天筋”般的美妙境界。這裡是音樂的殿堂:這裡是舞蹈的天地。佛陀在這壁低眉合掌含笑聆聽;眾憎在那廂痴迷凝目沉浸其中;樂手在一邊懷抱琵琶忘情彈奏;飛天在四方揚袖翻飛;真可謂一座洞窟打開,現出一個華美絢麗、神佛共舞的洞天。

    第12窟屬於雲岡中期的工程。它與11、13窟同在一個面闊九間的寺廟的覆蓋下,窟前是四根露明溫頂的大石柱,柱上刻滿千佛坐像。是前殿後堂式格局。它的洞窟萬方正正,窟頂平平展展,已與前期的馬蹄形平面和彎窿頂的簡樸風格大不相同,它開始向宮廷殿堂式過度。這也是第二期工程的一個顯著變化。

  • 2 # 三條大鯊魚

    雲岡石窟中的曇曜五窟,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著作。

    曇曜五窟,主要說的是第16到20 窟,這五座石窟是最早開掘的。

    其中16窟的坐佛,17窟的交腳彌勒佛,18窟的高達15米的立像,以及19窟的巨佛座像和20窟的立天佛像,都成為了雲岡石窟中的代表性佛像。

  • 3 # 用戶6419969590904

    第一窟(石鼓洞)公元471-494年

    第一窟為一組塔廟雙窟,窟外兩側各殘存一座單層方塔。窟內平面呈長方形,平頂,中央方塔上下兩層,仿木構屋頂塔簷。塔頂處蛟龍盤繞,須彌山逶迤。北壁主像為交腳彌勒菩薩。東壁下層浮雕“睒(shǎn)子本生”故事。

    第二窟(寒泉洞)公元471-494年

    窟外壁明窗上方及西側題刻“山水有清音”、“雲深處”。窟內三級方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簷椽(chuán)、斗拱等仿木建築構件,上層四角鏤刻八角柱。窟內四壁分層分段布局,最上層彫刻天宮伎樂列龕,下面依次為鋸齒紋垂幔帶、禪定坐佛帶、大型列龕、長卷式浮雕故事,最下層為供養人列像。北壁主像為釋迦坐佛,風化嚴重。東壁下層浮雕太子“箭射鐵鼓”佛傳故事。該窟地下有泉水湧出,舊名“寒泉洞”。

    第三窟(靈巖寺洞)公元471-494年

    雲岡最大的洞窟,原設計為大型塔廟窟,但終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構大閣,今僅存上方一排12個梁孔,說明當年的佛閣為面闊十一開間鉅製。上層檯面兩端各一座三級方塔,兩塔間鑿二明窗,明窗之間為一廡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腳彌勒。窟面東西各開一門,窟內北壁雕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三尊像,即“西方三聖”。主尊阿彌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圓潤豐滿,神態超然。兩側菩薩頭戴寶冠,精美莊嚴。其雕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遼四說,多依據造像藝術風格而推論。

  • 4 # 文藝塞萊斯廷8D

    第一窟、第二窟兩窟為雙窟,位於雲岡石窟東端。一窟中央雕出兩層方形塔柱,後壁立像為彌勒,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南壁窟門兩側雕維摩、文殊,東壁後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較完整二窟中央為一方形三層塔柱,每層四面刻出三間樓閣式佛龕,窟內壁面還雕出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築的形象資料。

    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後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後室南面西側彫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從這三像的風格和彫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紀)時彫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長方形立柱,南北兩面各雕六佛像,東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紀年(公元520~525年)銘記,這是雲岡石窟現存最晚的銘記。

    第五窟,位於雲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後室,後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

    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存建築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

    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鍊,是雲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層木構窟簷,窟內分前後兩室。後室正壁上層刻有菩薩坐於獅子座上。東、西、南三面壁上,布滿彫刻的佛龕造像,南壁門拱上的六個供養菩薩,形象優美逼真。窟頂浮雕飛天,生動活潑,各以蓮花為中心,盤旋飛舞,舞姿動人。

    第八窟,窟內兩側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東側刻有三頭八臂騎牛的摩醯首羅天,這種雕像在雲岡極為罕見。

    第九窟,分前後兩室,前室門拱兩柱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龕、樂伎、舞伎,造像生動,動感強。

    第十窟,與九窟同期開鑿,分前後兩室。前室有飛天,體態優美,比例協調。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構圖繁雜,玲瓏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達窟頂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薩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龕上滿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絃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象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是研究中國音樂的重要資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與腿之間雕有一託臂力士像,這是雲岡石窟僅有的一例。南壁門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飾精美,姿態飄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東側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萬餘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雲岡石窟最早開業鑿的五個洞窟,通稱“曇曜五窟。”十六窟為平面呈橢圓形。正中主像釋迦像,高13.5米,立於蓮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高15.6米。東、西兩壁各雕龕,東為坐像,西為立像。明窗東側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龕,是以後補刻的。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達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畫細膩,生動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釋迦坐像,高16.8米,是雲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雲岡石窟彫刻藝術的代表作。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