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心向陽00
-
2 # 上進圓月Cs
「節氣典故」穀雨時節牡丹開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代表著寒潮的結束、夏日的鄰近。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指雨水增多,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穀雨的三候分別為:“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意思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牡丹與武則天
“國色天香絕世姿,開逢穀雨得春遲”,穀雨節氣的第一候花信風就是牡丹,穀雨前後正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是花卉中唯一一種以節氣命名的花。
民諺有“穀雨三朝看牡丹”之說。牡丹雍容華貴,富貴端莊,自古以來被華人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歷來是繁榮、吉祥、富貴的象徵。觀賞牡丹最有名的地方是洛陽。在歷史上曾有武則天貶牡丹的傳說。
有一年冬天武則天帶著妃嬪、宮女到上苑飲酒賞雪。突然異想天開,命令百花齊放,因懼怕武則天,百花第二天都開放了,唯獨牡丹遲遲未開,武則天一怒之下,就把牡丹從長安貶到了洛陽,不料牡丹在洛陽花開更豔,才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
有史學家認為這個傳說並不符合實際。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源於武則天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寫的《臘日宣詔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意思是:(我)明天早晨要遊覽上苑,火速告訴花神,所有的花必須連夜開放,絕不能等到明天早風吹來之時。
但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就已在洛陽稱帝,宣布改唐為周,改東都為神都,因此寫此詩時她在洛陽,並不在長安。
據《唐詩紀事》記載:“卿相詐稱發花,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意思是,有大臣們詐稱上苑花開,請武則天觀賞,圖謀發難。武則天心中起疑,一邊暗中周密布置,一邊宣詔作了此詩。次日一看,苑中百花果然盛開,大臣皆驚,以為這是天意,便臣服於武則天。事實上,這是武則天用智謀制止了一場政變。《全唐詩》的編者對此詩的注解也闡述了這一觀點。
穀雨時節的花信風第二候是荼蘼,三候是楝花,《荊楚歲時記》說:“凡二十四番花信風,始梅花,終楝花”,表明楝花開罷,整個春天的花事也就結束了。
牡丹花又名穀雨花,兼有色、香、韻、葉之美。
-
3 # yzhy380
相傳在唐代高宗年間,有位生於穀雨時節、死於穀雨時節,名字也叫做穀雨的年輕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鄉曹州發大水,他憑藉著這個本領救出了村民,還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一株牡丹花,並拜託一位花匠師傅好好地栽養。
幾年後,穀雨的母親得了重病,穀雨一邊要照顧母親,一邊要做事,很是辛苦,這時有位美麗的女子出現在他的家裡,並每天都來照看他的母親,穀雨與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穀雨想提出與這位姑娘成親的時候,卻得知這位美麗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且正是幾年前他救起來的那株牡丹。牡丹仙女約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門去安家。”
後來,牡丹花仙的仇人禿鷹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為其釀造花蕊丹酒醫病。牡丹姐妹不願取自己身上的血,釀下丹酒供惡賊飲用,卻被禿鷹抓走關押。穀雨歷盡艱險,在自己生日那天,終於闖入魔洞戰勝禿鷹,救出了眾花仙。
沒料到,當大家準備回家時,尚未咽氣的禿鷹一支暗劍刺中了穀雨。牡丹修女惱怒萬分,拿起穀雨的板斧,將垂死掙扎的禿鷹砍成了肉泥!回轉身來,抱起穀雨的屍體,泣不成聲。穀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這些花朵們的生命。從此,在穀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會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會開放,以此來紀念穀雨。
回覆列表
牡丹花也叫穀雨花,它是花卉中唯一一種以節氣命名的花。穀雨和牡丹如此難以割捨的聯繫,源於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傳說。
相傳穀雨是一個痴情郎的名字,唐高宗年間黃河決堤,穀雨在洪水中奮力遊了三個時辰,好不容易救起一棵緋紅的牡丹。
兩年後,穀雨母親病重,一位紅衣姑娘天天送藥,卻在穀雨母親病愈後不見了。穀雨四處尋找,終於在百花莊園找到了這位由牡丹仙女變的姑娘,牡丹仙女答應“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門去安家”。

一日,牡丹仙女被仇家大山頭禿鷹抓走,穀雨決定磨刀殺妖救牡丹,終於就在即將救出牡丹之時,不料大山頭禿鷹飛劍穿透了穀雨的心,穀雨倒在血泊之中!
牡丹惱怒萬分,拿起穀雨的板斧,將垂死掙扎的禿鷹砍成了肉泥!抱著穀雨的屍體泣不成聲。
穀雨死了,他生在穀雨,死在穀雨,遇難時年僅二十一歲,穀雨被埋葬在趙老大的百花園中。
從此,牡丹仙女和眾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穀雨時節,牡丹就要開放,表示她們對穀雨的懷念。
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