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9905854011138
-
2 # 用戶8399428447093
迤的拼音是yǐ或yí,逶迤(yí):形容道路、山 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迤(yǐ)邐:1.曲折連綿。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3.斜延貌;延伸貌。4.緩行貌。5.漸次;逐漸。
釋義及對應出處:
1.曲折連綿。 舉例:隊伍沿著山道迤邐而行。
①南朝齊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②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③《東周列國志》第三回 :“司徒鄭伯友自後趕上,大叫:“吾王勿驚,臣當保駕。”出了北門,迤邐望驪山而去。”
④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⑤徐志摩《沙揚娜拉十八首》“她繡一條錦帶,迤邐著那青山的青麓。”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 延伸貌。
①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銀林堰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②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東三省、內外蒙古迤邐而至新疆,又在在與俄接壤。”
4.緩行貌。
①《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柳七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游學秀士,迤邐上路。”
②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餘頹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③汪曾祺《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裡歪斜走出來。”
④明 施耐庵《水滸》第十回《[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信步投東,雪地裡踏著碎瓊亂玉。迤邐揹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5.漸次逐漸。
①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②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鍾動,臨風隱隱猶聞。”[2]
③《水滸傳》第二回:當時高俅辭了柳大郎,背上包裹,離了臨淮州,迤邐回到東京,竟來金梁橋下董生藥家,下了這封書《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阮三)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6.顛沛流離。是由緩慢前行引申來的。
-
3 # 率真微言
多音字迤[ yǐ ],[ yí ]
基本解釋:
迤 [yǐ]往;向(表示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
迤 [yí]。
基本字義:
迆yǐ
形聲。本作"迤"。從辵(chuò),也聲。"迤"當從施(yì)省聲。本義:地勢斜著延伸。
“迤”的百科釋義:
迤的拼音是yǐyí,逶迤(yí):形容道路、山 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迤(yǐ)邐:1.曲折連綿。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3.斜延貌;延伸貌。4.緩行貌。5.漸次;逐漸。
-
4 # 鷹擊長空YHC
答:拖換成走之旁是迤字。
迤 、讀音:yǐ
(1) 地勢斜著延伸。林公[ 友遁]見 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世說新語》
(2) 又如:迤迤(斜向延伸的樣子;延續不斷的樣子);迤衍(地勢斜延而平坦廣闊)
(3) 延續 [extend;continue far and long]。如:迤邐(曲折連綿的樣子);迤靡(相連的樣子);迤長(連綿不斷的樣子)
-
5 # 一門清兒
迤[ yí] 組詞: [逶迤[wēi yí][解釋]蜿蜒曲折;拐來拐去山路逶迤匍匐逶迤。
回覆列表
拖換成走之旁認迤字,拼音是yǐ或yí。
拖[tuō]漢語漢字
拖:tuō ㄊㄨㄛˉ。甲骨文蛇、它、也字有混同。拕或作拖。《說文解字》:“拕,曳也。從手、它聲。”猶手牽拉蛇是拖之範式。
康熙字典【卯集中】【手字部】拖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同拕。《班固·西都賦》挾師豹,拖熊螭。《注》拖,曳也。讀平聲。 又《禮·少儀》僕者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疏》拖,猶擲也。亦引也。綏申於面前而引之,可置車幦上也。《論語》加朝服拖紳。《司馬相如·上林賦》宛虹拖於楯軒。《注》拖謂申加於上也。讀上聲或去聲。 又《廣韻》《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