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柔弱的淚光
-
2 # 長生天58
長江發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氣候異常、暴雨過大、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
1998年長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過了1954年的實測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1998年分蓄洪量與1954年相比大量減小,1954年長江中下游分洪潰口總量達1023億立方米,而1998年只有100億立方米;
湖泊調蓄能力降低,建國以來,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積減少約1萬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陽湖因淤積圍墾減少容積180億立方米以上。
擴展資料
1998年洪水大、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軍民奮勇抗洪,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據各省統計,
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
1998年特大洪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九江大壩決堤是原因之一。九江大壩為何決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暴雨集中,連續惡劣的天氣影響
自1998年6月起,大暴雨、大雨就連著下了一個月都不停,鄱陽湖、洞庭湖水位急劇上升,並且開始超出警戒水位。自6月份起,長江流域出現3次持續的大範圍降雨。7月份左右,水文站監測的洪水量巨增,宜昌水文站監測到的洪水量為1215億立方米,漢口站監測到的數據為1648億立方米,漢口站的水文數據比1954年超出了120億立方米。
1954年,長江的蓄洪量為400多億立方米。1998年時,蓄洪量僅有100億立方米,有效蓄洪量50億立方米。1998年的特大洪水量約為100億立方米,所以長江無法容納如此多的蓄洪量,導致洪水汎濫,沿江阻擋洪水的大壩抗洪能力吃緊。
二、自然蓄洪,河湖調節功能減弱
長江特大洪水災害的形成,在於上游植被遭到長期破壞所致。建國以後,隨著人口的增長,長江上游地區的原始森林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濫砍濫伐行為頻繁。再者就是圍湖造田,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量湖泊被填平造田,湖泊的蓄水調節功能喪失,大量行洪洲灘被占用。第三是一些水利設施的建設,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破壞了江河的自然生態功能,加劇了洪水災害。
三、大壩地形,九江大壩地形特殊
九江地理位置特殊,長江進入九江段後進入了“地上河”模式,九江地形較高,大壩修建起來時高出了周邊的城鎮很多,這種地形類似於黃河。大洪水來後,大壩抵擋不住洪水沖擊,最終漫過大堤、沖毀城鎮。大量駐防官兵被緊急調來加固堤壩,晝夜進行抗洪搶險。
8月7日中午,雖然官兵們早有預備,但危險還是來臨了。一名巡邏戰士發現堤壩上正在往外湧一股股渾濁的泥水,大壩最下面的地方出現了裂縫。這個情況被馬上報告上去後,戰士們用沙包和自己的被子墊在湖底下,堵住了漏水。
但是,剛剛堵住了漏水,另外一邊就噴出了一大股水來,水越衝越大,戰士們根本抵擋不住。隨後又緊急調來車輛、輪船去堵塞這個缺口,幾噸、幾十噸的卡車推進去都擋不住這個缺口。後來又緊急調動一艘1600噸的貨輪帶著滿船貨物沉入湖底,這才勉強堵住了這個缺口。
四、人為因素,大壩修建存在的問題
九江大堤決口,經過五天五夜軍民的合力搶修才將這處決口修補,擋住了洪水肆虐。九江大堤的決口,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九江湖口縣投資千萬元的大堤是新修的大堤,但在洪水來臨時抵擋不住洪水,作為一處新修的大堤,其抗洪能力遠遠不如預期。
在當時講究速度、趕超發展的思想下,很多工程並未能保質保量,在大壩設計、建造上存在一些問題。在1954年時,長江的蓄水能力能達到400億立方米,為何到了1998年還不足100億立方米了?除了自然生態的破壞外,不合理、不科學的水利工程建設非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破壞了自然的調節能力。
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了報復。”
1998年特大洪水的教訓警示我們: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平衡,人類才能保住共有的家園,才能避免大自然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