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回覆列表
  • 1 # APOLLO619

    學習古人的智慧,對我們的為人處世有豐富的啟迪。

    世界上有一種愛情叫做“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你深深戀著一個人,衣帶寬而不悔,人憔悴而無怨。卻礙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這種求而不得的情感,在古老的詩經中就多有體現。如何應對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境遇?現代心理學提出了種種的手段和方法。而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一位山野樵夫便已經領悟,並會運用這些心理調節和治愈的方法來過好自己的人生了。

    《漢廣》,詩中的男子痴心愛著一位漢江岸邊遊玩的姑娘,終不能如願以償,他站在江邊徘徊瞻望,面對渺渺盪盪的江水,將婉轉的情思,化為長歌浩歎:“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南方有高大的喬木卻不能在它下面休息,因為它非我所有;漢水邊有我鍾情的女子,卻不可以追求。因為我與她之間隔著難以企及的距離。

    “不可求思”這四個字裡包含的既不是怨恨,也不是遺憾,是一種“塵埃落定”的絕望。

    然而《漢廣》裡的男子是冷靜而清醒的。“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他明白自己和游女之間的距離就如同廣闊的漢水和滾滾的長江,永遠無法泅渡。詩的第一段連用四個“不可”雖然否定了被愛的希望,卻封殺不住去愛的衝動。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錯薪,言刈其蔞。”這兩句道出了詩人對漢水邊上漫游的心儀女子可望不可求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卑微的身份。自己只是個以砍柴為生的山野樵夫。所以真正無法逾越的不是漢江,而是人的地位與門楣。

    《漢廣》的樵夫假如他非要一意孤行,偏執地放任自己,在這樣一種自卑又卑微的處境中,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就不能好好生活,很有可能走極端。那麼這段情緣該如何了結呢?“之子于歸,言秣其馬。之子于歸,言秣其駒。”于是詩人換了個角度,另闢蹊徑來詮釋這段感情,于是在樵夫面前就出現了一個晴天,一張笑臉。即使求之不得,即使你做了別人的妻子,但至少我可以做你的馬夫,做你的僕人,為你劈柴餵馬。這樣樵夫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啊!這樣自己不是能天天近距離地看到她了麼?這不也是很幸福的事嗎?這就是樵夫和自己和解,求得心理上的解脫啊!

    戀愛失敗的常態是頹喪,是嫉妒,是憤恨,可是《漢廣》裡的男子多麼敦厚大方,明知愛無望,依然深情流連並在綿密的情思中,構築起一個光明的形象。單戀可以是苦痛虐心的,也可以是溫暖灑脫的,這全賴愛戀者的品性和智慧。還是木心先生說得好,“使愛情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煙塵陡亂的,那是種種畸戀,二流三流腳色。一流的情人永遠不必殉隕,永遠不會失戀,因為“我愛你,與你何涉!”

    這一逆轉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傷感,但樵夫卻用了超然的人生智慧,心理上的自我調節和信念上的轉換,讓自己釋然和解脫。這是這首詩給予我們當代人的一個非常有用的人生啟迪。這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心理治療。這是讓自己獲得自愈的療效,這就是“自我調適”。

    人生漫長,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很多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即的關卡,怎麼努力去化解,去面對現實呢?這是一種能耐!是一種智慧!

    現在心理學有個“認知療法”,這類心理療法是通過解說和指導的方式,糾正患者對人、對己、對事的錯誤思想與觀念,協助其重組認知結構,轉換信念,產生“今是而昨非”的治療功效,幫助患者從以往不利於心理健康的信念中擺脫出來。

    這就是說,一個人所以情緒困擾,或者心理異常,主要原因不是外在世界的失衡,而在於自己如何去面對這個複雜的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客觀現實,那是我們無法去改變的。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也就是轉換我們自己的信念。

    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療上非常重視自由聯想。通過自由聯想抒發自己的壓抑和訴求,然後再通過轉換信念,改變對現實的認知,這樣很多事情就能夠迎刃而解了。讓我們自豪的是:這種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被我們的先民,一個山野樵夫領悟並運用了。

    當我們在生命中,遇到那些無法改變的現實,讓我們變得非常無奈和無助的時候,我們不妨想想《漢廣》這首詩中的“山野樵夫”。學習他那種智慧的人生態度。這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就是跨越了兩千多年的一個奇跡。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