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秀秀8663
-
2 # 李子葉12
作為《中庸》總綱的第一章,開頭提出了這樣的論點"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我們個人理解的"天命"、"率性"、"道"、"教"是什麼涵義呢?
我們不妨就這樣的問題進行思考,領悟,說說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方法,還都認為都是對的,是不是?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和自己的觀點做法相一致的人,自己就喜歡與他交往。
我以前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人,就不願意交往;不喜歡做的事,就不願意去做,偏守一端,偏激,沒有做到中的處事原則和方法。
順應自然規律,對待萬事萬物的時候都能圓潤變通,以合適的方式,以合適的角度去對待不同的事情,這是人生處事的一個規律和智慧。
在中庸之道的思想中,中庸就是一個無言的道理。就如同道家中的大道的思想一樣,順應自然的規律,以無為而治的道理,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中庸,並非是一種消極的避世概念,而是以合適的狀態對待合適的事情。
它是無邊無際的,孕育了天地萬物,使得天地萬物都感受到它的力量,這就是中庸的道理。因為中庸之道不僅涵蓋了處世的宏大智慧和哲學,也包含了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個智慧。
正所謂說: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天地如此之大,但人們對於天地也有不滿足的地方,所以說君子論極大,整個天下都無法承載其廣大。君子談其小,可以微小到不可再分解的一個程度。
在《中庸》之中,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在闡述,中庸之道的智慧是蘊藏在天地萬物之間,中庸就是一種順其自然的一個規律,萬事本質的一個思想,可以說他涵蓋了萬事萬物的一個本質。
正所謂在紅塵中修行,其實人生最好的感悟,是能夠體會人生本質的一個規律,學會順應自然。而中庸的智慧,就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探尋中庸之道的一個能力。
有智慧的人都會自覺的探索中庸之道的智慧,可以在生活中,秉持著順其自然的智慧和狀態去面對人生的事情。這就是一種上升到哲理高度的一種智慧,也能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我在我們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時候,能夠讓我們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中庸之道,並非是一種圓滑,也並非是一種避世的態度,而是審時度勢,以合適的方式對待不同的事情。
曾經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賣草帽的人在樹下休息的時候,他的草帽不小心被一群猴子拿走了。
于是這個人拿一個草帽,讓猴子跟隨他的動作去做,他先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手。然後他把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把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于是這個時候他就撿起來帽子,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後來20年後,他的兒子有一天也去賣帽子,也在大樹底下睡著了,帽子也同樣被樹上的猴子拿走了。
于是他也學習他爸爸的行為,先是拍手,猴子也高興的跟著拍手。他把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但是其他的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去做。
過一會兒猴王出現了,打了他一巴掌就說:“你開什麼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爸爸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通過這個寓言故事,我們需要明白,任何事情不要死搬硬套,也並非只有一種方法。
而中庸之道,就是讓我們明白方法有許多種,但是需要順應自然,需要根據時局的不同變化,而因時而動,因事而制,才能正確的應對和化解生活中的那些事情。
當我們學習國學智慧的時候,需要糾正這樣一個心態,不管是儒釋道,任何一家的智慧,表面的文字,都是承載智慧的一個形式。
你需要看透的是這個文字背後的一個智慧的力量,這才是學習國學文化,帶給一個人最好的啟發,修正這個思維,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