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
何為道士呢?根據《太霄琅書經》記載:“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對於道士,自古以來有很多的稱謂,有自稱的如“貧道”,也有外界的“牛鼻子老道”、“道姑”等戲謔的稱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道士從古至今的幾種稱謂。
真人

網上有很多人甚至是道士稱自己為“真人”,這未免貽笑大方。先了解什麼是“真人”,在莊子的《南華真經》有記載:“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真人是需要有很高的境界的,可以洞悉世界的本源,能達到道教要求的天人合一。縱觀道教的歷史,能有真人稱號的寥寥無幾,像大家熟悉的張三丰被稱為張真人,著名的“四大真人”,分別為通玄真人、沖虛真人、南華真人和洞靈真人。
羽士
在前面幾期有寫過道士與仙鶴的不解之緣,因為道教的教義就是長生久視、得道成仙,而仙鶴則是被當成昇仙的接引使者。所以道士們也幻想著自己也能如仙鶴一般飛昇:“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道士自稱為羽客、羽士或者羽人,羽就是羽翼的意思,暗合飛昇成仙之意。在《拾遺記》有描寫︰“燕昭王夢有人衣服並皆羽毛,因名羽人。夢中與語,問以上仙之術。”羽人會仙術,所以羽人也就是仙人的意思。
貧道
經常看到道士自稱為“貧道”,貧道不是很貧窮的道人,這是道士的一種自謙的稱呼,同時也體現了道教的一種少私寡慾、見素抱樸的思想境界。根據《太上太霄琅書經》記載:“道士謙辭於道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獨若遺,故為貧士。士之為理,修善為事。”道士的這種稱呼是在提醒自己道行有待提高,還需要不斷的修鍊。
天師
天師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師的意思。最初這個稱呼是道教始的祖黃帝對岐伯的一種尊稱。岐伯精通醫術,黃帝向其學習,《莊子·徐無鬼》:“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後來道教創立以後就沿用了這種稱謂,東漢張道陵受太上老君點化,授予劍印及寶籙,從而創立道教。張道陵也被後人稱為張天師,在張道陵飛昇之後他的後世子孫承襲天師之職。道教還有三位與張道陵被合稱為“四大天師”,他們分別是葛玄、許遜和薩守堅。
法師
我們在一些道教的法事中看到那些穿著法衣,步罡踏斗的道士,他們就是所謂的法師。法師又叫作高功,是經過全真撥職或正一授籙儀式以後,在齋醮科儀中擔當主要角色的道士。因為高功法師在行科之時要溝通天地,拔度人鬼。所以道教對法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道士的內煉修為達到一定的境界,才可以行持齋法。
方丈
很多人會誤以為“方丈”是佛教專有詞,其實這是錯誤的。“方丈”是道教中“人心方寸,天心方丈”的修行術語。方丈是道教全真派對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的稱謂。道教的方丈選拔十分嚴格,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而且德高望重之人才可以:“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每次的道長升座方丈儀式都是道教的一場盛典,也是對道教發展的延續。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
何為道士呢?根據《太霄琅書經》記載:“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對於道士,自古以來有很多的稱謂,有自稱的如“貧道”,也有外界的“牛鼻子老道”、“道姑”等戲謔的稱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道士從古至今的幾種稱謂。
真人

網上有很多人甚至是道士稱自己為“真人”,這未免貽笑大方。先了解什麼是“真人”,在莊子的《南華真經》有記載:“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真人是需要有很高的境界的,可以洞悉世界的本源,能達到道教要求的天人合一。縱觀道教的歷史,能有真人稱號的寥寥無幾,像大家熟悉的張三丰被稱為張真人,著名的“四大真人”,分別為通玄真人、沖虛真人、南華真人和洞靈真人。
羽士

在前面幾期有寫過道士與仙鶴的不解之緣,因為道教的教義就是長生久視、得道成仙,而仙鶴則是被當成昇仙的接引使者。所以道士們也幻想著自己也能如仙鶴一般飛昇:“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道士自稱為羽客、羽士或者羽人,羽就是羽翼的意思,暗合飛昇成仙之意。在《拾遺記》有描寫︰“燕昭王夢有人衣服並皆羽毛,因名羽人。夢中與語,問以上仙之術。”羽人會仙術,所以羽人也就是仙人的意思。
貧道

經常看到道士自稱為“貧道”,貧道不是很貧窮的道人,這是道士的一種自謙的稱呼,同時也體現了道教的一種少私寡慾、見素抱樸的思想境界。根據《太上太霄琅書經》記載:“道士謙辭於道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獨若遺,故為貧士。士之為理,修善為事。”道士的這種稱呼是在提醒自己道行有待提高,還需要不斷的修鍊。
天師

天師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師的意思。最初這個稱呼是道教始的祖黃帝對岐伯的一種尊稱。岐伯精通醫術,黃帝向其學習,《莊子·徐無鬼》:“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後來道教創立以後就沿用了這種稱謂,東漢張道陵受太上老君點化,授予劍印及寶籙,從而創立道教。張道陵也被後人稱為張天師,在張道陵飛昇之後他的後世子孫承襲天師之職。道教還有三位與張道陵被合稱為“四大天師”,他們分別是葛玄、許遜和薩守堅。
法師

我們在一些道教的法事中看到那些穿著法衣,步罡踏斗的道士,他們就是所謂的法師。法師又叫作高功,是經過全真撥職或正一授籙儀式以後,在齋醮科儀中擔當主要角色的道士。因為高功法師在行科之時要溝通天地,拔度人鬼。所以道教對法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道士的內煉修為達到一定的境界,才可以行持齋法。
方丈

很多人會誤以為“方丈”是佛教專有詞,其實這是錯誤的。“方丈”是道教中“人心方寸,天心方丈”的修行術語。方丈是道教全真派對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的稱謂。道教的方丈選拔十分嚴格,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而且德高望重之人才可以:“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每次的道長升座方丈儀式都是道教的一場盛典,也是對道教發展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