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開始》、《金色花》、《告別》等篇什,是泰戈爾《新月集》裡有代表性的幾篇詩作,塑造了一個迷人的兒童世界。
《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也是他眾多散文詩的第一本。出版於1886年。當時,風華正茂的泰戈爾,正值春風得意。他的第一個女兒剛好降生,事業上也不斷取得成功。溫馨的家庭,錦繡的前程,使得青年詩人身心愉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寫了這本著名詩集。詩集問世之後,泰戈爾也因此被譽為“兒童詩人”。
詩集裡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詩人致力謳歌的是人類生活中最為寶貴的東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筆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備、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形象。這是詩人對世界兒童文學的一大奉獻!
認真品嘗包括《孩子的世界》、《開始》等篇章在內的《新月集》詩作之後,我們覺得,這些兒童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感人,主要得力於兩個方面:一是詩人充滿哲理的藝術思想,一是他非凡的想象力。這兩個方面,使這部著名兒童詩集,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些仔細地讀過《新月集》的人,特別是讀過其中《家庭》、《海邊》、《來源》、《孩童之道》、《孩子的世界》等詩篇的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共同感覺,都會覺得詩中那些抒情的小主人公,似乎有些撲朔迷離。他們與其說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倒不如說是生活在雲端裡,大海邊。是大海與他們遊戲,為他們唱迷人的歌曲;是新月和秋雲在夢中送給他們最初的微笑。他們是人,也是“神”。彌漫於詩中這朦朧的神秘的色彩,對於刻畫孩子們的形象很有好處。使得他們從形態、性格、語言、行動、嬉樂,直至生活環境,都更像人們心目中的“天使”,更富有詩意和情趣,因而也就更為人們所喜愛。這種藝術效果,是其他詩人所難以達到的。泰戈爾之所以把孩子們寫得這樣似“神”非神,“神”人合一,並非故弄玄虛,而是與他當時所奉行的一種藝術思想――把藝術的最終目的視為揭示神或“梵”的世界――有密切關係。它讓作者將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也賦予這些孩子比“人”更為可愛的形象。
體現詩人思想哲理又有助於表現孩子童真的,還有母愛。在詩裡,詩人不是將童真看成為獨立的因素,而是讓它與母愛緊緊聯繫在一起,加以謳歌、讚美,把二者看成為相輔相成的東西。這一思想,在《開始》、《不被注意的花飾》等詩裡,尤為明顯。他這樣做,不僅為表現孩子們的童心童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背景,而且還寫出了童真賴以存在的感情基礎。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沒有母愛的孩子,是不大可能幸福的;而沒有幸福的童年,則是黯淡無光的。他的天真爛漫,他的無憂無慮,都將隨之失去。他的童心將是一顆被扭曲的,它有可能過早地被“成熟”所替代。相反,只有在“母愛”的撫育之下,“童真之花”才會越開越豔麗。泰戈爾正是深明個中哲理,才將“母愛”和“童真”,共同予以讚頌的。這樣做的結果,既使《新月集》別具思想特色,也使孩子們身上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血肉豐滿。
從《金色花》、《告別》等詩的實際情況來看,這部詩集裡的孩子形象之所以如此可愛迷人,還與詩人的豐富聯想分不開。它從更高的層次上表現了孩子們金子般的童心。孩子們大都好奇、富於幻想。在這好奇和幻想的翅膀上,常常附麗著孩子們的思想、性格、愛憎,以及向往和追求。因而詩人在詩作中,還讓他們聯想或者大膽幻想。從而進一步豐滿了孩子們的形象。試如《金色花》中,詩人讓年幼的“我”張開幻想的翅膀,希望自己能變成“一朵金色花”。這樣,“我”一方面可以“笑哈哈的在風中搖擺”,在“樹葉上跳舞”;另一方面,還能挑逗母親,“匿笑”她找不著“我”時的可笑神情……通過這一系列幻想,“我”的天真、頑皮,“我”和母親的真摯情感,都充分地展現了出來,“我”的形象也因此更為人疼愛。試想,詩篇中若沒有這稚氣而又美麗的聯想,“我”將大為遜色。
《孩子的世界》、《開始》、《金色花》、《告別》等篇什,是泰戈爾《新月集》裡有代表性的幾篇詩作,塑造了一個迷人的兒童世界。
《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也是他眾多散文詩的第一本。出版於1886年。當時,風華正茂的泰戈爾,正值春風得意。他的第一個女兒剛好降生,事業上也不斷取得成功。溫馨的家庭,錦繡的前程,使得青年詩人身心愉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寫了這本著名詩集。詩集問世之後,泰戈爾也因此被譽為“兒童詩人”。
詩集裡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詩人致力謳歌的是人類生活中最為寶貴的東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筆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備、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形象。這是詩人對世界兒童文學的一大奉獻!
認真品嘗包括《孩子的世界》、《開始》等篇章在內的《新月集》詩作之後,我們覺得,這些兒童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感人,主要得力於兩個方面:一是詩人充滿哲理的藝術思想,一是他非凡的想象力。這兩個方面,使這部著名兒童詩集,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些仔細地讀過《新月集》的人,特別是讀過其中《家庭》、《海邊》、《來源》、《孩童之道》、《孩子的世界》等詩篇的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共同感覺,都會覺得詩中那些抒情的小主人公,似乎有些撲朔迷離。他們與其說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倒不如說是生活在雲端裡,大海邊。是大海與他們遊戲,為他們唱迷人的歌曲;是新月和秋雲在夢中送給他們最初的微笑。他們是人,也是“神”。彌漫於詩中這朦朧的神秘的色彩,對於刻畫孩子們的形象很有好處。使得他們從形態、性格、語言、行動、嬉樂,直至生活環境,都更像人們心目中的“天使”,更富有詩意和情趣,因而也就更為人們所喜愛。這種藝術效果,是其他詩人所難以達到的。泰戈爾之所以把孩子們寫得這樣似“神”非神,“神”人合一,並非故弄玄虛,而是與他當時所奉行的一種藝術思想――把藝術的最終目的視為揭示神或“梵”的世界――有密切關係。它讓作者將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也賦予這些孩子比“人”更為可愛的形象。
體現詩人思想哲理又有助於表現孩子童真的,還有母愛。在詩裡,詩人不是將童真看成為獨立的因素,而是讓它與母愛緊緊聯繫在一起,加以謳歌、讚美,把二者看成為相輔相成的東西。這一思想,在《開始》、《不被注意的花飾》等詩裡,尤為明顯。他這樣做,不僅為表現孩子們的童心童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背景,而且還寫出了童真賴以存在的感情基礎。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沒有母愛的孩子,是不大可能幸福的;而沒有幸福的童年,則是黯淡無光的。他的天真爛漫,他的無憂無慮,都將隨之失去。他的童心將是一顆被扭曲的,它有可能過早地被“成熟”所替代。相反,只有在“母愛”的撫育之下,“童真之花”才會越開越豔麗。泰戈爾正是深明個中哲理,才將“母愛”和“童真”,共同予以讚頌的。這樣做的結果,既使《新月集》別具思想特色,也使孩子們身上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血肉豐滿。
從《金色花》、《告別》等詩的實際情況來看,這部詩集裡的孩子形象之所以如此可愛迷人,還與詩人的豐富聯想分不開。它從更高的層次上表現了孩子們金子般的童心。孩子們大都好奇、富於幻想。在這好奇和幻想的翅膀上,常常附麗著孩子們的思想、性格、愛憎,以及向往和追求。因而詩人在詩作中,還讓他們聯想或者大膽幻想。從而進一步豐滿了孩子們的形象。試如《金色花》中,詩人讓年幼的“我”張開幻想的翅膀,希望自己能變成“一朵金色花”。這樣,“我”一方面可以“笑哈哈的在風中搖擺”,在“樹葉上跳舞”;另一方面,還能挑逗母親,“匿笑”她找不著“我”時的可笑神情……通過這一系列幻想,“我”的天真、頑皮,“我”和母親的真摯情感,都充分地展現了出來,“我”的形象也因此更為人疼愛。試想,詩篇中若沒有這稚氣而又美麗的聯想,“我”將大為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