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呂長利376

    彩陶因時間的不同,分別屬於不同的文化類型.

    01.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

    因1953年首先發現於陝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以卷唇盆和圓底盆、缽及小口細頸大腹壺、直口鼓腹尖底瓶為典型器物,造型較單純,年代約為公元前4800~前4300年.其紋飾主要有:①動物紋.以魚、蛙、鹿及鳥為裝飾對象,尤以人面魚紋、魚紋、魚鳥結合紋最為生動精彩.它變化多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②幾何紋.多以抽象化的動物紋、植物紋、編織紋演變而來,有寬帶紋、三角紋、曲折紋、斜線紋等.③編織紋.有線紋、籃紋、繩紋等.

    02.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

    1953年發現於河南陝縣廟底溝,分佈區域為甘肅、青海、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器形仍以盆、缽、瓶為主,還出現了甕、罐等.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底,形體多呈倒三角形,造型挺秀、飽滿、輕盈而穩定.年代約為公元前3900年前後.紋飾有:①植物紋.以旋花紋、葉狀紋居多.②動物紋.有蛙、鳥等,較少見.③編織紋.有線、籃、繩等紋飾.④幾何紋.多由圓點、鉤葉、弧線三角和曲線等組成帶狀花紋.

    03.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彩陶

    1924年,因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村而得名.分佈於青海、寧夏、四川等地.器形以盆、缽、罐、壺為主,尖底器已消失.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900年.紋飾有:①人物紋.如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人物彩陶盆花紋描繪5人一組攜手起舞、腰帶隨之飄動.②動物紋.有蝌蚪紋、蛙形紋,最具時代特徵的為旋渦紋和波浪紋,紋飾旋轉、起伏,具有強烈的運動感.

    04.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彩陶

    1924年發現於甘肅和政半山地區,分佈於甘肅及青海東北部,器形有短頸廣肩鼓腹罐、單把壺、斂口缽、敞口平底小碗等,年代為公元前2650~前2350年,紋飾有鋸齒紋、網紋,以及魚、貝、人、蛙等形的紋樣,以鋸齒螺旋紋、波浪紋、鋸齒紋最為典型.部分器物的蓋紐還被塑成人首形.為中國原始雕塑的重要作品.

    05.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彩陶

    1924年秋髮現於青海民和馬廠塬,主要分佈於青海、甘肅等地,器形基本沿襲半山類型的造型,但較之半山彩陶顯得高聳、秀美.出現了單耳筒形杯,耳、紐的造型富有變化.其年代約為公元前2350~前2050年.紋飾有同心圓紋、菱形紋、人形蛙紋、平行線紋、回紋、鉤連紋等.另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齊家文化等遺址中也出土有彩陶,但在數量、規模、藝術水平上與上述文化類型的彩陶有一定差距.古代陶器中還有一種在陶器燒成後畫上紋飾的彩繪陶.

  • 2 # 用戶1895176285981347

      原始彩陶工藝的主要類型:  原始社會彩陶以黃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黃河上游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陝縣廟底溝彩陶最具有特色,藝術成就也最高。  原始彩陶工藝的特點:  半坡型彩陶常見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圓底盆、小口尖底瓶、斂口束腰葫蘆瓶、細頸大腹壺以及杯、缽、罐、甕、甑、釜等。裝飾一般用直線,並多組成直邊三角形,很少運用曲線。以動物紋為主。  廟底溝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為:大口鼓腹小平底缽,有折唇和斂口兩種。  裝飾多是單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帶式連續圖案,圖案構成多用直線和曲線結合,以植物為主。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主要類型有馬家窯型、半山型和馬廠型。  馬家窯彩陶已採用泥條盤築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樣。裝飾紋樣以螺旋紋最有特色,點的運用之裝飾畫面產生定點和核心的效果,馬家窯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體畫滿花紋,同時又有內彩。  半山型彩陶質地細膩,呈橙黃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實用,裝飾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藝中最精美的一類。  馬廠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豐富,增加了流、蓋、提梁和紐,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裝飾紋樣趨向於簡略,具有剛健粗獷的藝術特色。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