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安如山495

    字源演變

    “校”,初見於商朝金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從木、從交,交(jiāo)兼表聲,表示校是兩木相交的刑具。本義指古代拘囚犯人的木枷。校又指學校。

    後來陸續在秦系簡牘時代、秦朝小篆時代中發現,“校”字簡體版的楷書從秦朝小篆時代演變而來。“校”的字源演變圖如下:

    校的字源演變

    校的字源演變

    詳細釋義

    拼音

    jiào

    名詞

    古代刑具。枷械的統稱

    fetters

    大校重牢,五木被體。——《新唐書》

    柵欄

    railing

    校獵

    天子校獵。——《漢書·司馬相如傳》。

    校樣

    proof

    一校、二校

    “校人”的省稱。養馬官

    horsekeeper official taking charge of horsekeep

    校人

    校正屬焉。——《左傳·成公十八年》。

    古代軍營的一種建制。亦指“軍營”

    barrack

    校隊、校聯

    五校大夫。——《戰國策·中山策》。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居效切,音敎。【說文】木囚也。【徐曰】校者,連木也。【易·噬嗑】屨校滅趾。【疏】謂梏其行,卽械也。

    又角也,報也。【論語】犯而不校。又考校。【禮·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又比校。【周禮·天官】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校次之。【疏】使知善惡足否也。

    又檢校。【前漢·食貨志】貫朽而不可校。又遮木以闌禽獸曰校。【漢成帝紀】大校獵。又訂書曰校。【前漢·劉向傳】詔向校中五經秘書。又【小爾雅】戰交曰校。

    又【唐韻】【韻會】胡敎切【集韻】後敎切【正韻】胡孝切,音效。學宮名。夏曰校。校者,敎也,鄕學為校。【左傳·襄三十一年】鄭人遊於鄕校,以論執政。【前漢·平帝紀】郡國曰學,侯國曰校。

    又支木為欄格以養馬曰校。【周禮·夏官·校人之職】六廏成校,校有左右,為十二閒。又軍部有闌格者亦曰校。【前漢·百官表】司隷校尉,城門校尉。【法志】內增七校。【釋名】校,號也。將帥號令之所在也。又姓。【統譜】唐校傑,天寶中士曹。

    又【集韻】吉巧切【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引之則縱,釋之則不校。

    又【集韻】【類篇】何交切,音餚。枋也。豆中央直者為校。【禮·祭統】夫人薦豆執校。

    又【集韻】下巧切,音骹。幾足也。俎幾之下橫木為足者。【禮·士昏禮】主人拂幾授校。【注】胡飽切。又【集韻】丘交切,音敲。義同。

    說文解字

    木囚也。從木交聲。古孝切,古文校。

    說文解字注

    (校)木囚也。囚,系也。本囚者,以木羈之也。易曰:屨校滅趾,何校滅耳。屨校,若今軍流犯人新到箸木鞾。何校,若今犯人帶枷也。此字似當與下文械杽等篆為伍矣。周禮校人注曰:校之言挍也。

    主馬者必仍挍視之。挍人,馬官之長。按此引伸假借之義也。陸德明曰:比挍字當從手㫄。張參五經文字手部曰:挍,經典及釋文或以為比挍字。案字書無文。

    張語正謂說文無從手之挍也。故唐石經考挍字皆從木,用張說也。但訂以周禮鄭注,則漢時固有從手之挍矣。比挍字,古葢無正文。較榷等皆可用。從木交聲。古孝切。二部。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