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小雨滴LJL

    蠍子為卵胎生。在無冬眠條件下,受精卵在雌蠍體內40天左右便可以完成胚胎發育,產出仔蠍。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特別需要溫暖的環境,如溫度達不到要求,發育就會延緩甚至停滯。懷孕的母蠍常倒懸在石片底下,接受太陽熱,夜間它又會回到石縫深處。

      自然狀態下,雌蠍一般在7月下旬產仔,臨產期到來時,有比較明顯的特徵。

      妊娠雌蠍除了為滿足溫度需要有時出來曬曬太陽以外,一般並不外出活動,但是在臨產前則活動頻繁,主要是在夜間外出尋覓理想的繁殖場所,並進行產房布置。

      雌蠍每胎產仔數量大,要求有較大的產房空間,同時還必須有較好的防禦外界干擾及天敵侵襲的條件。因此,產房一般不直接占用原有縫穴,需要進一步擴大。如果是狹小的石縫,則必須另覓他處;如果是土洞,則要進行擴建,用觸肢挖掘,並堵塞洞口。產房多為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底面近圓形,頂上為穹狀,高2~3cm,直徑4~5cm。一般每個洞穴中只容納1只雌蠍產仔。產房在產仔前幾天即告建成,然後雌蠍蜷伏於其中,靜候產仔。

      孕蠍在臨產前幾天,由於生殖孔收縮而產生陣痛,因而表現不安、少食、停食或不愛活動,只在夜間緩慢外出尋找產仔場所。

      臨產時,雌蠍第3、4足伸直,第1、2對步足相抱,頭胸部及前腹部向前傾斜,近於地面,櫛狀器下垂,生殖厴打開,後腹部向上彎曲,背紋較為明顯,小蠍依次產於兩步足之合抱內,一般不接觸地面。每產4~5只為一批,並有規則地排成一扇形。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所產的小蠍有時排列並不一定規則。

      小蠍剛娩出時,附肢和尾部折疊於腹面,形成一個橢圓形,像一粒大米。當小蠍體表的液體幹後,便伸展活動,沿著母蠍的頭胸部和觸肢爬至母背上。母蠍允許小蠍爬背,並引導其爬背,以便於照顧。

      其次,當小蠍在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之前,絕對不允許其自由下地活動。如果小蠍強行離開,母蠍會用強有力的觸肢將其鉗回,並誘其上背。

      第三,母蠍有保護幼仔脫離危險的本能。當天氣惡劣,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時,或遇到天敵進攻時,母蠍會迅速背負小蠍遷移。環境適宜時,健壯母蠍每產仔4~5只後,間隔約半小時左右,再產第二批、第三批……

      蠍一般一胎可產15~35只,平均25只左右,也有個別的高達40只者。幾隻蠍同時產仔而受到干擾時,有的母蠍將小蠍拋掉。這些被遺棄的小蠍往往集中到一隻母蠍背上及其周圍,有時多至70~80只。產完小蠍,最後還產下幾粒高梁米大小的黃褐色顆粒,這是死胎。造成死胎的原因,是環境長期乾燥和母蠍衰老所致,野生蠍也有這種現象。有時所產下的小蠍長時間不見活動,這是死仔,大多是母蠍在臨產前受到機械損傷或其他物理性傷害所致。

      蠍在負仔期間,不吃不動,全神貫注地監護著它的幼仔,免受意外傷害。即使是一隻小小的螞蟻闖入它的棲息場所,也會有所反應。若有小蠍離去,母蠍會用強大的觸肢將小蠍輕輕鉗住,誘導它重新返回背上。如遇天敵或氣候惡劣時,它便背負著小蠍遷到安全的處所。但遇到極其嚴重的情況時,在抵禦外敵和掙扎逃脫時,便會將小蠍摔掉。待平靜後小蠍又重新返回背上。個別無力返回母背上的小蠍,有時會被母蠍吃掉。

      繁殖前食物長期缺乏和繁殖期間土壤過於乾燥可造成母蠍吃仔蠍。小蠍在母背的階段,並不取食,靠腹內殘存的卵黃為營養。1齡小蠍體長1cm,乳白色,體肥胖,活動微弱,有規則地排在母背上。它們都不在母體的頭胸部和觸肢上,以免影響母蠍接受外來信息,四周的小蠍大都頭部朝外。

  • 2 # 欣欣的天空

    蠍子是怎麼繁殖的?

    蠍子是卵胎生動物,每隻雌蠍一次可產仔20-30只,也有個別雌蠍能產42只。

    幼體從母蠍生殖厴產出後,聚集在母蠍背上,四天後蛻第一次皮,成為乳黃色幼蠍。

    有時下母背活動,遇有驚動,又回到母蠍背上。在此期間, 體色逐漸變為土紅色,經歷7天后,就可離開母體,自己生活,野生蠍子從幼蠍到成蠍約需2-3年(這是野生蠍子的生長週期),人工養殖蠍子的生長週期為18個月。

  • 3 # 詩意百香果HF

    蠍子母體自己崩裂,幼蠍吃完母體內養分後就孵化成功了。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