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真實的人
-
2 # 機智的微風8E
第一次是西晉,但歷史上中原人一共南遷五次,分別是:
1、第一次:西晉末年,由中原遷至河南信陽、固始及皖、贛沿長江南北兩岸,以至贛江下游。
2、第二次:唐朝末年,遷至皖南及贛之東南、閩之西南,以至粵之東北。
3、第三次:宋代末年,遷至粵之東部、北部,也有不少人進入福建。
4、第四次:明末清初,遷至粵之中部及濱海地區,台灣,有的奔向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
5、第五次:清同治年間,遷至廣東南路與海
-
3 # 天行建227
不是。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六十萬滅楚南征百越,集結餘干之水的秦軍,於公元前221年置閩中郡後,即分兵南下,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一百五十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萬人守五嶺,即趙佗“將卒以戍越”。由是觀之,閩粵贛邊有兩支秦軍屯戍,一戊南野之界,一戍揭嶺。秦始皇三十四年,趙佗又在隔河二里築城以控武水,築萬人城於中宿湞山。趙佗在龍川築城居之。這批築城者人數不詳,但同期徙往北方邊郡築城可考者,少者三萬戶,多者五萬戶。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即“永嘉南渡”。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中原士族流入自此流入江南。
第三次南遷是唐代安史之亂,戰禍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第四次南遷是唐末黃巢之亂,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閩贛邊人口激增。
第五次南遷是宋南渡時期,即“建炎南渡”。金人入侵,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蘇、常、湖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
-
4 # 路飛184038786
中原人的南遷有很多次,但西晉時期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也是中國經濟中心南移的一個過程。
在西晉時期,由於司馬氏的無能,導致了五胡亂華,所以大批中原人南遷,也成為衣冠南渡
-
5 # 用戶1629161436388
中原漢人大規模南遷,是一輪又一輪的發生,每隔一段時間就發生一次,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具體的時間。
五千年來,游牧民族有過幾次南侵,在中國北方地區和當地漢人形成雜居態勢,一部分漢人接受不了北狄的統治,這裡的北狄包括匈奴、柔然、鮮卑、遼、女真、蒙古等等,于是渡江南下,帶來新的漢文明和先進文化,促成民族由北向南融合,不斷接觸、了解、共生、共榮。
歷史上有幾次非常有名的漢人南遷:
第一,西晉滅亡後,晉人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政權。
第二,東晉滅亡,進入南北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本身也分不同種族,共同壓迫漢人,甚至把漢人當“兩腳羊”,于是再南遷。
第三,北宋和南宋時期,遼金蒙古不斷南侵,造成一批又一批漢人,不斷南遷。同時,遼金被滅後,原來北方的遼人、金人也南遷。
第四,清朝入關後。八旗子弟在北京、河北大量圈地,造成北方漢人失去土地,居家南遷。
回覆列表
西晉滅亡後,居住在中原地區的漢人,真正開啟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被迫南遷,時間大約在313年前後。當時,主要來自今天河南、河北、山西、山東4省的難民扶老攜幼,蜂擁前往江淮地區避難,並且大都停留在淮南地區,過江南渡者只是少數(“晉永嘉大亂,幽、冀、青、並、兗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過淮,亦有過江在晉陵郡界者。”見《宋書·州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