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44465846804

    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是古人孝順父母的真實事列,用來教導後人要孝順的

    比如綵衣娛親,

    比如緹縈救父,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漢文帝時代。現在確定陝西的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陵墓。緹縈父親犯罪,緹縈跟著父親到了京城長安,請求做官奴為父親贖罪。漢文帝聽後很感動就廢除了砍人手腳的酷刑

  • 2 # 藍光閃耀

    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

    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 3 # 施二亂

    古人十分注重孝敬父母。比如父母在不遠游。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更有甚者父母生病需要藥引子時,可以從目己的身上割肉給父母做藥引子。這些愚孝不值得效仿。孝敬父母長輩,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當下仍然有用!

  • 4 # sunshine45134526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託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裡,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 5 # 小白281635035

    百里負米的故事,是說孔子的學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為人非常節儉。經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係,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孝敬父母。

    江革負母,是“二十四孝”中的著名故事,講述了東漢初年著名孝子江革負母逃難並侍奉母親的動人事跡。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