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9
回覆列表
  • 1 # 三陰交是一個穴位

    上元節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

    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 2 # 用戶5614245403259

    正月十五日上元節,我們現在習慣稱之為元宵節,作為新年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自古以來民間就形成了諸多慶祝風俗。在這一天傍晚到入夜,人們賞月祭月、點燈賞燈,過橋摸釘走百病,驅惡納福祈豐年。這些習俗,大多都與燈火有著密切的關系,這與上元節的由來有著密切的關系。

    順時而生的民俗

    任何一種民俗,都是順應四季變化而形成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迭代,歲節合天道而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也隨著自然而變化。

    上元節正處在年後的農閒時節,雨雪漸漸消融,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透露春天的氣息。從初一到十五,人們為過年而忙碌,而這也是進入春耕前最後的休閒時光,十五上元節一過,生活又進入周而復始、日復一日的狀態。

    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先以楊枝插門,隨楊枝所指,仍以酒脯飲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

    這段描述中,包含了兩種與農事相關的祈福儀式,第一種是用豆子煮成的粥加上油膏塗抹在門窗之上,然後再插上楊樹枝,從而祈求門戶興旺、避免鼠患、五穀豐登;第二種是祭拜蠶神紫姑,祝福農桑。人們也會在此時,參加賽事集會等,準備各種用於農耕的物品。

    雖然正月十五作為一種民俗,其存在的時間早於作為節日的時間。根據文獻資料,人們現在普遍認為上元節起源於漢代,《史記·封禪書》記載:“亳人謬忌奏請祭祀泰一神”,漢武帝不僅聽從了方士的意見修建祭祠,還規定每年正月十五日,從黃昏到深夜舉行盛大的燈火祭祀儀式。而且,漢制還規定:

    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曉暝傳呼,以禁夜行。惟元夕,金吾放夜前後各一夕。

    也就是說,負責管制宵禁的執金吾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日共放假三天,讓百姓自由活動。通過此舉,正月十五逐漸從單純祈求農事的民俗向舉國歡慶的節日轉型。

    借力發展的節日

    漢代所稱的“元夕”改為“上元節”,與道教信仰有關。“上元”來自於道教中所說的“三元”,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元的日期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的誕辰相對應。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信仰,在它的形成與發展中,吸收了許多民間的風俗習慣。

    “上元”作為“三元”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從隋代開始每逢正月十五,從官方到民間都有燃燈、祭拜、祈福等活動。到了唐代,燃燈活動得到進一步發展,併成為祈福儀式中的重要環節,是夜,長安城自上而下逍遙自在,皇宮裡坊燈火通明。

    除了道教,佛教的燈節也讓上元節“燈會”漸成規模。漢明帝就曾下令正月十五日在宮廷和寺院中“燃燈表佛”,初一、十五在佛教中本身就是重要節日,因此很容易與民俗相結合。到了唐代,正月十五的燈節活動已經成為定俗,詩人章碣有詩《上元夜建元寺觀燈呈智通上人》雲:

    “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迴廊鬥火層。珠玉亂拋高殿佛,綺羅深拜遠山僧。臨風走筆思呈惠,到曉行禪合伴能。無限喧闐留不得,月華西下露華凝。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