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6420639735162梅
-
2 # 靈敏葉子64
(1)光
光是影響葉綠素形成的主要條件.從原葉綠素酸酯轉變為葉綠酸酯需要光,而光過強,葉綠素又會受光氧化而破壞.黑暗中生長的幼苗呈黃白色,遮光或埋在土中的莖葉也呈黃白色.這種因缺乏某些條件而影響葉綠素形成,使葉子發黃的現象,稱為黃化現象也有例外情況,例如藻類、苔蘚、蕨類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可以合成葉綠素,其數量當然不如在光下形成的多;柑橘種子的子葉及蓮子的胚芽在無光照的條件下也能形成葉綠素,推測其中含有可代替可見光的生物物質的存在.
(2)溫度
葉綠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應,受溫度影響.葉綠素形成的最低溫度約2℃,最適溫度約30℃,最高溫度約40℃.秋天葉子變黃和早春寒潮過後秧苗變白,都與低溫抑制葉綠素形成有關.高溫下葉綠素分解大於合成,因而夏天綠葉蔬菜存放不到一天就變黃;相反,溫度較低時,葉綠素解體慢,這也是低溫保鮮的原因之一.
(3)
營養元素
葉綠素的形成必須有一定的營養元素.氮和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鐵、錳、銅、鋅等則在葉綠素的生物合成過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間接作用.因此,缺少這些元素時都會引起缺綠症(chlorosis),其中尤以氮的影響最大,因而葉色的深淺可作為衡量植株體內氮素水平高低的標誌.
(4)
氧
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IX或Mg-原卟啉甲酯的積累,影響葉綠素的合成.
(5)
水
缺水不但影響葉綠素生物合成,而且還促使原有葉綠素加速分解,所以乾旱時葉片呈黃褐色.
此外,葉綠素的形成還受遺傳因素控制,如水稻、玉米的白化苗以及花卉中的花葉不能合成葉綠素.有些病毒也能引起花葉病.
植物體內的葉綠素在代謝過程中一方面合成,一方面分解,在不斷地更新.如環境不適宜,葉綠素的形成就受到影響,而分解過程仍然進行,因而莖葉發黃,光合速率下降
-
3 # 喵喵喵6911
在低溫中,酶促反應下降,故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進行。
光合作用在高溫時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溫破壞葉綠體和細胞質的結構,並使葉綠體的酶鈍化;另一方面是在高溫時,呼吸速率大於光合速率,因此,雖然真正光合作用增大,但因呼吸作用的牽制,表觀光合作用便降低。
植物本身對光抑制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性反應。例如,葉子運動,調節角度去回避強光;葉綠體運動以適應光照強弱。
一些研究表明,葉綠素提取液在不同受熱溫度下,其降解速率曲線有明顯的拐點,葉綠素在80℃以下,降解速度較慢,90℃以上降解速度急劇加快。總體而言,隨著溫度的升高,葉綠素降解的速率是逐漸加快的,只是較低的溫度下降解速率不明顯。
葉綠素酶是以葉綠素作為底物的,它是一種酯酶。脫鎂葉綠素也是葉綠素酶的底物,酶促反應的產物是脫鎂脫植葉綠素。葉綠素酶的最適反應溫度在60~80℃範圍,實驗證明,葉綠素酶在80℃以上其活性下降,100%時已完全失活。
回覆列表
葉綠素本身不穩定,光、酸、鹼、氧、氧化劑等都會使其分解,這也是葉綠素的結構決定的,因為葉綠素需要對光能進行轉化,即在光線照射下轉為激發態,容易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的特性使之在強光下容易反應分解掉。
葉綠素是植物中的綠色色素。在Sunny的幫助下,植物利用葉綠素來產生能量。確保飲食中包括大量蔬菜或小麥草汁粉,以獲取身體所需的葉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