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層十字:(以白色為底面,中心塊的顏色就是該面的顏色)。
狀態:將需要復原的白色稜塊轉到頂層,將此稜塊轉到它所應該在的面上,並通過整體轉動魔方將此稜塊擺放到右上位置,即最終狀態是待復原的稜塊位置在右上位置,此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右下位置,其他三個白色稜塊以此類推操作。
中途可能遇到某稜塊在兩個已復原稜塊的側面交界的中層,那樣就通過轉動這兩個面中的某一側面將其轉到頂層,然後轉動頂層躲開,然後再反轉之前轉動的側面,使復原好的稜塊不被破壞。
算法:通過U2或RuR'u'。
2.底角歸位:
狀態:將需要復原的白色角塊轉到頂層,將此角塊轉到它所應該在的兩個側面的交界處,並通過整體轉動魔方將此稜塊擺放到前右上位置,即最終狀態是待復原的角塊位置在前右上位置,此角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前右下位置,其他三個白色角塊以此類推操作。
中途可能遇到某角塊在底層,那樣通過轉動某一側面將其轉到頂層,然後轉動頂層躲開,再反轉之前轉動的側面,使復原好的底層稜塊不被破壞。
算法:RUR'U'做1,3,5次。
3.中稜歸位:
狀態:找到需要復原的稜塊,將此稜塊轉到它所應該在的面上,並使此稜塊的側面顏色和中心塊顏色一致,通過整體轉動魔方將此稜塊擺放到右上位置。
即最終狀態是待復原的稜塊位置在右上位置,此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前右或後右位置,其他三個稜塊以此類推操作。
中途可能遇到某稜塊在它需要復原的位置但是顏色不對,是交叉的,相反的,那樣就隨便用另外一個稜塊用公式將其替換出來就可以了。
算法: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前右位置,五逆四順R'U'R'U'R'URUR。
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後右位置,五順四逆RURURU'R'U'R'。
4.頂層十字:
狀態:點→小拐彎(開口向右前或向左後)→“一”字(大寫的“一”)→“十”字。
算法:前右上順,右上前逆F(RUR'U')F'。
5.頂層面位:
狀態:2或4個黃色不在頂面,規律是2後4左,2個黃色不在頂面左後上的角塊的黃色向後,4個黃色不在頂面左後上的角塊的黃色向左,最終變成3個黃色不在頂面,然後使唯一頂層是黃色的角塊放在左後上的位置。
算法:R'U'RU'R'UUR。
6.頂角歸位:
狀態:把兩正確的
1.底層十字:(以白色為底面,中心塊的顏色就是該面的顏色)。
狀態:將需要復原的白色稜塊轉到頂層,將此稜塊轉到它所應該在的面上,並通過整體轉動魔方將此稜塊擺放到右上位置,即最終狀態是待復原的稜塊位置在右上位置,此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右下位置,其他三個白色稜塊以此類推操作。
中途可能遇到某稜塊在兩個已復原稜塊的側面交界的中層,那樣就通過轉動這兩個面中的某一側面將其轉到頂層,然後轉動頂層躲開,然後再反轉之前轉動的側面,使復原好的稜塊不被破壞。
算法:通過U2或RuR'u'。
2.底角歸位:
狀態:將需要復原的白色角塊轉到頂層,將此角塊轉到它所應該在的兩個側面的交界處,並通過整體轉動魔方將此稜塊擺放到前右上位置,即最終狀態是待復原的角塊位置在前右上位置,此角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前右下位置,其他三個白色角塊以此類推操作。
中途可能遇到某角塊在底層,那樣通過轉動某一側面將其轉到頂層,然後轉動頂層躲開,再反轉之前轉動的側面,使復原好的底層稜塊不被破壞。
算法:RUR'U'做1,3,5次。
3.中稜歸位:
狀態:找到需要復原的稜塊,將此稜塊轉到它所應該在的面上,並使此稜塊的側面顏色和中心塊顏色一致,通過整體轉動魔方將此稜塊擺放到右上位置。
即最終狀態是待復原的稜塊位置在右上位置,此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前右或後右位置,其他三個稜塊以此類推操作。
中途可能遇到某稜塊在它需要復原的位置但是顏色不對,是交叉的,相反的,那樣就隨便用另外一個稜塊用公式將其替換出來就可以了。
算法: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前右位置,五逆四順R'U'R'U'R'URUR。
稜塊所需要回到的位置在後右位置,五順四逆RURURU'R'U'R'。
4.頂層十字:
狀態:點→小拐彎(開口向右前或向左後)→“一”字(大寫的“一”)→“十”字。
算法:前右上順,右上前逆F(RUR'U')F'。
5.頂層面位:
狀態:2或4個黃色不在頂面,規律是2後4左,2個黃色不在頂面左後上的角塊的黃色向後,4個黃色不在頂面左後上的角塊的黃色向左,最終變成3個黃色不在頂面,然後使唯一頂層是黃色的角塊放在左後上的位置。
算法:R'U'RU'R'UUR。
6.頂角歸位:
狀態:把兩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