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美柚Grapefruit

    六品

    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不過公務太多,皇帝也處理不完,于是設置了內閣來協助皇帝處理奏章。這時候的大學士只是相當於秘書,並沒有什麼實權,皇帝說廢除就廢除了。當時的大學士都要加上殿、閣作為尊稱。一共有六個級別,“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 2 # 卡曼蒂蒂

    大學士職位在明朝的時候級別都不高,都是五品的官職。

    不過在清朝的時候級別比較高,升為一品。

    不管這些職位的級別是低還是高,權限還是很大的。

  • 3 # 臥龍先生zgl

    學士,最早指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周禮·春官·樂師》:“帥學士而歌《徹》。鄭玄注:學士,國子也。孔穎達疏:此學士謂鄉庠、序及國之大學、小學之學士。

    魏、晉時徵文學之士,主管典禮、編纂、撰述等事務,通稱學士。因所屬機關不同,職權各異。有主管撰述的,有專為皇帝侍講、侍讀的,還有草擬奏令、參與機密的。但品秩都不高,多為中下級官員。

    唐代翰林學士亦本為文學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機要。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 年),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專掌內命。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後,選用益重,而禮遇益親,至號為“內相”,又以為天子私人。

    但翰林學士屬於皇帝的私人秘書和助理,是獨立於朝廷官職體系之外的,所以沒有品級。

    宋代承襲了唐代的翰林院制度,與翰林學士作為皇帝親信顧問之官,又特定其資權,變成了一種清要而又顯貴的官員了。元豐改制後,翰林學士承旨和翰林學士為正三品文官。

    宋代還另設殿閣學士,作為四品以上重臣的貼職,以示朝廷恩寵,但有祿無權。

    明代設翰林院學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學士遂專為詞臣之榮銜。院長為正五品,其餘多為正六品或從六品。

    明代的大學士最初只是高級幕僚,“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但朱元璋廢相之後,因工作繁多,不得不設立內閣,讓大學士們幫忙處理政務。因此,仁宣之後,內閣大學士們逐漸成為正一品高官,位列百官之首,實為宰相的別稱。

    清代基本繼承了明代的學士制度,因平衡滿蒙漢略有增添。改翰林院學士為掌院學士,置大學士:滿、漢各二人,正一品,掌鈞國政,贊詔命,釐憲典,議大禮、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實錄、史、志,充監修Quattroporte官,經筵領講官,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春秋釋奠,攝行祭事。

    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尚書內特簡。從一品,輔佐大學士;

    學士:滿洲六人,漢四人,從二品,掌敷奏;

    侍讀學士:滿洲四人,蒙、漢各二人,從四品,掌典校;

    侍讀:滿十人,蒙古、漢軍、漢各二,正六品,掌勘對;

    典籍:滿、漢、漢軍各二人,正七品,掌出納文移。內閣,為典掌絲綸之地,自大學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以鈐往來文牒。

    中書:滿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漢軍八人,漢三十人,正七品,掌撰擬、繙譯。

    貼寫中書:滿洲四十人,蒙古六人。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