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山東省,在漢末三國時期分屬青州、徐州和兗州。此地湧現出了一大批名臣勇將,其中大多數在曹魏,效力蜀漢和東吳的相對較少。不過,雖然蜀、吳山東籍名臣較少,但卻是名揚天下的輔國股肱之臣。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效力蜀漢政權的山東籍名臣共有七人。
第一位:諸葛亮。諸葛一族在漢末三國時期可謂是風光無限,名聲達到了頂峰,魏、蜀、吳三方都有其族人官居高位。諸葛亮,字孔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早年因躲避戰亂,諸葛亮一家隨叔父諸葛玄來到了豫章郡。不過好景不長,諸葛玄在豫章被朱皓擊敗,一家人又被迫來到了荊州,並從此在荊州立足。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到了荊州名門——蒯家和龐家,諸葛亮則在隆中耕種讀書。
如今的影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中等身材,形象溫文爾雅,但是,史料記載卻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據《三國志》載,諸葛亮身高八尺,以三國時一尺24厘米計算,其身高將近兩米,這樣的身高,放在任何時候都能稱之為魁梧。劉備寄寓荊州時,“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為劉備集團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從此,諸葛亮也成了劉備集團的一員。
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後,在聯吳抗曹、奪取益州、建號立國的諸多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是蜀漢的開國功臣之一。劉備病逝後,諸葛亮以託孤重臣的身份盡心輔助後主劉禪,選賢任能、清理積弊,使得蜀漢在經歷夷陵慘敗後得以恢復國力。此後,諸葛亮又率部南征,平定了南中地區的叛亂。自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多次發動北伐,最終積勞成疾,五十四歲病逝於五丈原。
第二位:諸葛均。諸葛均是諸葛亮家族中的神秘人物。他早年跟隨二哥諸葛亮來到隆中,忙時耕種、閒時讀書。諸葛亮出山後,諸葛均也隨之加入了劉備集團。關於諸葛均的事跡,史料當中記載甚少,只知他在蜀漢官居長水校尉一職,蜀漢滅亡時病逝。
第三位:諸葛瞻。諸葛瞻,字思遠,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八歲時,諸葛亮病逝,十七歲出仕為官並迎娶公主為妻,成了蜀後主劉禪的乘龍快婿,逝前官至行都護衛將軍。儘管出身名門,但諸葛瑾卻是漢末三國時期“虎父犬子”的典型人物之一,能力平庸。不過,諸葛瞻最後的結局倒是沒有辱沒諸葛亮的盛名,與曹魏名將鄧艾交戰時殺身成仁。
第四位:諸葛喬。諸葛喬,本字仲慎,原是東吳名臣諸葛瑾之子,幼年時與兄長諸葛恪在東吳都以聰慧聞名。早年諸葛亮忙於追隨劉備征伐,一直沒有子嗣,後向兄長要求過繼諸葛喬為子,改字伯松。諸葛喬效力蜀漢期間,隨同諸葛亮轉戰漢中,被任命為駙馬都尉。不過,諸葛喬命運不濟,年僅二十五歲英年早逝。
第五位:孫乾。孫乾,字公祐,劉備早期幕僚之一,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人。孫乾早年在州郡任職,後來在徐州投靠劉備。孫乾早年跟隨劉備周旋各處,除了獻謀、議政之外,時常作為使者往返各處溝通、游說,劉備平定益州後晉升其為秉忠將軍,不久病逝於任上。
第六位:伊籍。伊籍,字機伯,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伊籍才思敏捷、善於辯論,早年仕從荊州劉表,劉備落難荊州時與之結識,後轉投劉備,周旋各地,曾作為使者數訪東吳,歷任左將軍從事中郎、昭文將軍等職。蜀漢政權建立後,協助諸葛亮等人編撰了蜀漢律例《蜀科》。
第七位:劉琰。劉琰,字鹹碩,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同鄉,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劉琰少以才聞,劉備擔任豫州刺史期間,劉琰加入劉備集團,因才華卓著備受劉備器重,歷任太守、後將軍、衛尉、中軍師、車騎將軍等職。但是,此人雖然位高權重,但極少參與政事,專愛與名士談古論今、附庸風雅。劉琰在劉禪執政期間失寵,最後因家庭瑣事,被劉禪下令杖斃於鬧市。
參考書籍:《三國志》
如今的山東省,在漢末三國時期分屬青州、徐州和兗州。此地湧現出了一大批名臣勇將,其中大多數在曹魏,效力蜀漢和東吳的相對較少。不過,雖然蜀、吳山東籍名臣較少,但卻是名揚天下的輔國股肱之臣。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效力蜀漢政權的山東籍名臣共有七人。
第一位:諸葛亮。諸葛一族在漢末三國時期可謂是風光無限,名聲達到了頂峰,魏、蜀、吳三方都有其族人官居高位。諸葛亮,字孔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早年因躲避戰亂,諸葛亮一家隨叔父諸葛玄來到了豫章郡。不過好景不長,諸葛玄在豫章被朱皓擊敗,一家人又被迫來到了荊州,並從此在荊州立足。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到了荊州名門——蒯家和龐家,諸葛亮則在隆中耕種讀書。
如今的影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中等身材,形象溫文爾雅,但是,史料記載卻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據《三國志》載,諸葛亮身高八尺,以三國時一尺24厘米計算,其身高將近兩米,這樣的身高,放在任何時候都能稱之為魁梧。劉備寄寓荊州時,“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為劉備集團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從此,諸葛亮也成了劉備集團的一員。
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後,在聯吳抗曹、奪取益州、建號立國的諸多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是蜀漢的開國功臣之一。劉備病逝後,諸葛亮以託孤重臣的身份盡心輔助後主劉禪,選賢任能、清理積弊,使得蜀漢在經歷夷陵慘敗後得以恢復國力。此後,諸葛亮又率部南征,平定了南中地區的叛亂。自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多次發動北伐,最終積勞成疾,五十四歲病逝於五丈原。
第二位:諸葛均。諸葛均是諸葛亮家族中的神秘人物。他早年跟隨二哥諸葛亮來到隆中,忙時耕種、閒時讀書。諸葛亮出山後,諸葛均也隨之加入了劉備集團。關於諸葛均的事跡,史料當中記載甚少,只知他在蜀漢官居長水校尉一職,蜀漢滅亡時病逝。
第三位:諸葛瞻。諸葛瞻,字思遠,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八歲時,諸葛亮病逝,十七歲出仕為官並迎娶公主為妻,成了蜀後主劉禪的乘龍快婿,逝前官至行都護衛將軍。儘管出身名門,但諸葛瑾卻是漢末三國時期“虎父犬子”的典型人物之一,能力平庸。不過,諸葛瞻最後的結局倒是沒有辱沒諸葛亮的盛名,與曹魏名將鄧艾交戰時殺身成仁。
第四位:諸葛喬。諸葛喬,本字仲慎,原是東吳名臣諸葛瑾之子,幼年時與兄長諸葛恪在東吳都以聰慧聞名。早年諸葛亮忙於追隨劉備征伐,一直沒有子嗣,後向兄長要求過繼諸葛喬為子,改字伯松。諸葛喬效力蜀漢期間,隨同諸葛亮轉戰漢中,被任命為駙馬都尉。不過,諸葛喬命運不濟,年僅二十五歲英年早逝。
第五位:孫乾。孫乾,字公祐,劉備早期幕僚之一,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人。孫乾早年在州郡任職,後來在徐州投靠劉備。孫乾早年跟隨劉備周旋各處,除了獻謀、議政之外,時常作為使者往返各處溝通、游說,劉備平定益州後晉升其為秉忠將軍,不久病逝於任上。
第六位:伊籍。伊籍,字機伯,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伊籍才思敏捷、善於辯論,早年仕從荊州劉表,劉備落難荊州時與之結識,後轉投劉備,周旋各地,曾作為使者數訪東吳,歷任左將軍從事中郎、昭文將軍等職。蜀漢政權建立後,協助諸葛亮等人編撰了蜀漢律例《蜀科》。
第七位:劉琰。劉琰,字鹹碩,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同鄉,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劉琰少以才聞,劉備擔任豫州刺史期間,劉琰加入劉備集團,因才華卓著備受劉備器重,歷任太守、後將軍、衛尉、中軍師、車騎將軍等職。但是,此人雖然位高權重,但極少參與政事,專愛與名士談古論今、附庸風雅。劉琰在劉禪執政期間失寵,最後因家庭瑣事,被劉禪下令杖斃於鬧市。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