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Xueerxj

    元時代出現的語言是蒙古語,官方文字初期是蒙古畏兀字,後來是八思巴蒙古字。 文字: 蒙元時期先後行用兩種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 蒙古畏兀字:成吉思汗建國時,以畏兀字母書寫蒙古語,稱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鶻字,是一種拼音文字,創始於八世紀,共有字母20個左右。

    蒙古畏兀字自左向右豎寫,蒙元統治者用以書寫詔令文書,並用來譯寫漢文典籍。元世祖命八思巴制作蒙古字頒行後,蒙古畏兀字不再作為官方文字,但仍在民間行用。 元武宗時,畏兀兒人搠思吉斡節兒對蒙古畏兀字作了不少規範化的工作,第一次製定了蒙古字正字法和書面語法,使蒙古畏兀字成為便於普遍推廣的文字,一直被蒙古族使用到今天。

    搠思吉斡節兒著有語法書《蒙文啟蒙》(一譯《心箍》),這部書現已失傳。 八思巴蒙古字: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後,封授八思巴為國師,命他制作蒙古字。1269年(至元六年)正式頒行,稱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稱蒙古國字。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此成為官方法定的文字。

    這種蒙古字系依據藏文字母改制而成,共有字母40多個,用以拼寫蒙語,也拼寫漢語。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寫蒙語和漢語時,代表的音值不同。《事林廣記?蒙古字百家姓》和傳寫本《蒙古字韻》將漢字與拼寫漢語的八思巴蒙古字對照,是當時的識字課本。元朝亡後,北元也還用以鑄造官印。此後,八思巴蒙古字漸不通用。

    簡單介紹: 語言: 元代的官方語言是蒙古語。官吏普遍不懂當時的漢語,這也就成就了一批衙門裡的翻譯官。 在漢人的所有北方鄰居和征服者當中,蒙古人受定居文明的影響最小,不管在中國還是在歐亞大陸的其他地方,他們與定居民族接觸時都是如此。 在中國,他們幾乎沒有表現出契丹人那樣的對精英文化的適應,更沒有表現出女真人那樣的全面漢化。

    這使得他們在某些方面是強大的,但也使他們更加依靠色目人的幫助來使自己與其漢人屬民溝通,執行日常管理工作。在成吉思汗以後的將近一個世紀中,很少有蒙古官員學習說漢語,學習讀寫的就更少了,雖然在元朝末年學習的人數有所增加,但元末在中國做官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仍有人不識漢字。

    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以後的四個蒙古皇帝中有三個懂一些漢文,但並沒有成為他們人民的榜。對蒙古文化的自信和對草原生活價值觀的深深依戀,導致他們遠離漢文明的誘惑,而並非他們缺乏學習的能力。 色目人,也就是西亞人,他們的社會地位很高,在行政管理上受到充分任用;蒙古人信任他們,知道他們為了保住在中國的地位就要完全依賴他們的主人。取得財富的足夠機會並沒使色目人獨立,他們的處境也是困難的。

    一方面,為了使主人滿意,他們必須完成分配的任務;另一方面,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必須學會怎樣在中國社會中運轉自如。他們是真正的中間人,總是需要與他們的上級和下級打交道,在二者的文化之間轉換。他們中很多人都懂多種語言,可是在他們的蒙古主人和漢人屬民中,懂幾種語言的人卻十分稀少。

    比如,戶部的一位畏兀兒官員,在朝廷要使用蒙古語,在衙門或是社交場合與他的色目人同事交談時,或許用波斯語或者阿爾泰語系的另一語言,他還會發現,如果他能讀漢文公文,或至少能直接與他屬下的書吏交談,那一定是最有用的。這後一種情形在13世紀時還不普遍,但到14世紀已經變得很正常了。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