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8
回覆列表
  • 1 # 用戶1466508690516

    首先是對劇本的刪減。出於時間的限制,《漢宮秋》這部歷史劇,它的題材決定了我們如果只演一個情節,就失去了其作為歷史劇與眾不同的內涵與意義。所以我們選擇了關鍵而重要的幾幕,盡量展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通過這樣完整的故事情節,去塑造人物形象,傳達編劇者的思想觀念。

    劇中反復多次的人物對話,如尚書與皇帝的爭論、灞橋送別時昭君與漢元帝的不捨,都大幅度刪減了,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只能表現主要情節,沒有時間去通過反復的對話臺詞來渲染氛圍了。

    但是我們還是注意到了一些非常精彩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比如毛延壽將美人圖點破時的心理描寫、漢元帝偷偷去看王昭君的細節描寫。我認為這樣的部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是必不可缺的。

    第二個方面,是對劇中人物形象的再次塑造。比如王昭君,在原劇本中,她是一個非常被動的角色,每一次的選擇都是被迫的,馬致遠在原劇本中為了將漢元帝作為主角,或者考慮到王昭君可能並非是情願出塞,所以削弱了王昭君這個歷史人物在歷史記載裡的這種反抗性。我們的劇本則為王昭君添加了一些性格,使這個人物更加生動、更加飽滿。

    漢元帝,在原劇本中他愛的僅僅是王昭君的美貌和高超的彈琵琶的技藝,他對於王昭君為國家出塞和親,是並沒有什麼感動的。但是在改編過程中,我們增加了一些臺詞,表現出漢元帝對王昭君除了美貌之外的欣賞。如冊封明妃那段,原文通過王昭君的臺詞表現王昭君的孝順,而改編則直接點明王昭君的品德:“〔駕雲〕不求自身榮寵,先求父母恩典,不僅貌美如花,更兼孝順心腸,真是好女子也!近前來聽寡人旨,封你做明妃。”

    第三個方面,是各個人物戲份的平衡。我們劇組有三位主演和一位龍套,當然在《漢宮秋》中,毛延壽是一個配角,但是我們在改編劇本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毛延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配角,他是推動整個情節發展最關鍵的人物。而且,這樣一個反派的形象,表演出來會非常有張力、非常精彩,所以我們給了毛延壽較多的戲份。

    第四個方面,是通過對舞台效果的考慮,來設計人物的戲份和臺詞。如我們增加了王昭君和毛延壽的對手戲,又增加了王昭君和漢元帝的對手戲,這都是原劇本裡沒有的。通過對手戲,加強了劇中人物之間的聯繫,也強化了劇中人物的矛盾衝突。

    第五個方面,是劇本在改寫的過程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動作、神態、語氣的說明。這樣的揣摩也便於我在改寫劇本的過程中,就運用比較合理、生動的語言。可以說。我是在改編的過程中就在腦內反復演了很多遍。

    最後,王宜家同學為劇本增加了一個尾聲,是漢元帝在送走王昭君之後,夜中獨自飲酒思念王昭君,一聲長嘆將身為帝王卻不得自由的痛苦、國家安危和個人感情的衝突極有餘韻地表達了出來,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