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秒魚
-
2 # 用戶9923482163749
公約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們反思自身課堂不良行為,共同推出課堂公約,以下是一個公約模板可以作為參考:
聽鈴聲,速回位,書備好,聽指令。
不亂言,身端正,整堂課,自管自。
下課聲,不慌動,謝老師,再出行。
學做人,智慧生,會做事,成績升。
公約好,大家守,自律性,要培養。
《課堂公約》的製定,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有效避免了他們“逆反心理”的產生,達到了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1.製定《課堂公約》,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聽鈴聲,速回位,書備好,聽指令。
不亂言,身端正,整堂課,自管自。
下課聲,不慌動,謝老師,再出行。
學做人,智慧生,會做事,成績升。
公約好,大家守,自律性,要培養。
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有效避免了他們“逆反心理”的產生,達到了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2.榜樣法,激勵學生效仿模範典型
同伴往往是學生們模仿的直接對象,老師可以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在課堂和集體活動中,有意識地對一些表現好的學生加以肯定和表揚,指出他們尊敬老師、遵守紀律、聽課認真等優點,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並鼓勵孩子們向表現好的同學學習,從而激發起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他們自覺遵守紀律,規範自己的言行。
3.評價法,促使學生進行自我監督
教師可以要求孩子們對照大家共同制訂的《課堂公約》,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自身遵守紀律的情況,並進行反饋,然後根據反饋情況不斷調整自身行為,用自我評價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遵守紀律的“內驅力”,從而達到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目的。但是,僅憑孩子的自我評價並不能最大程度地對他們起到約束作用,因此,老師還要適時給他們以指導和幫助,必要時讓他們寫一寫反思,促使其遵守課堂紀律,儘快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4.說理法,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
一般來說,凡是自我修養較好、認識水平較高的學生,都比較遵守紀律;反之,自我修養欠佳或認識水平較低的學生,遵守紀律情況會相對較差。因此,要想讓孩子養成遵守紀律的良好行為習慣,就要從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提昇自我修養做起,“說理法”便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孩子上課隨便說話、違反課堂紀律時,老師可以要求他們進行自我分析,找出違反紀律的原因,併為自己提出克服缺點的辦法。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自我說理的過程中,分析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逐漸改掉自己的缺點。
5.訓練法,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要想讓孩子養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嚴格要求、反復訓練。
訓練首先要強調“嚴格”二字。對孩子們來說,培養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在關鍵時刻,要嚴格要求他們,著重培養他們和缺點過不去的精神,防止舊的不良習慣佔了上風。
訓練更要強調“反復”二字。養成好的習慣好比一個“系統工程”,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特別是不遵守紀律的孩子,已經有了違反紀律的不良習慣,矯正這個習慣就更需要持久、反復的訓練。
總之,從反思到實踐,培養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是提昇學生自律能力的基礎。作為教師,在自身教學中應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真正教會學生自律,從而讓孩子們學會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