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莊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是說天地無私,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當颱風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華的富人家裡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裡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裡,也要刮到阿貓阿狗的家。還要刮到那小小螞蟻的穴裡。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處。很多人聽到這裡就又不明白了。怎麼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為不仁,看待萬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齊物論裡的如下的這麼一段話了。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辯說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潔的人不謙讓,最勇敢的人不輕易挑逗冒犯別人。
這就是莊子的言說,他的話看上去很不對,仔細想想又很對。他的文章也是這樣,看上去很沒道理,也無結構邏輯可講。其實是最有道理,最講邏輯與結構。
老子《道德經》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一般人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或者故意曲解來作幽默用的。老子“芻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後來由於社會風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相當於後世在拜拜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丟到垃圾堆裡去了。
儒家常說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了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人幫助了人,都往往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于是老子說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萬物,他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他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所以真正要成為聖人,就要效法天地的這種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人之所以對萬物差,是因為人的主觀,人的自私的觀念。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道德經·第五章》)
莊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莊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是說天地無私,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當颱風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華的富人家裡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裡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裡,也要刮到阿貓阿狗的家。還要刮到那小小螞蟻的穴裡。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處。很多人聽到這裡就又不明白了。怎麼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為不仁,看待萬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齊物論裡的如下的這麼一段話了。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辯說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潔的人不謙讓,最勇敢的人不輕易挑逗冒犯別人。
這就是莊子的言說,他的話看上去很不對,仔細想想又很對。他的文章也是這樣,看上去很沒道理,也無結構邏輯可講。其實是最有道理,最講邏輯與結構。
老子《道德經》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一般人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或者故意曲解來作幽默用的。老子“芻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後來由於社會風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相當於後世在拜拜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丟到垃圾堆裡去了。
儒家常說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了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人幫助了人,都往往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于是老子說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萬物,他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他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所以真正要成為聖人,就要效法天地的這種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人之所以對萬物差,是因為人的主觀,人的自私的觀念。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道德經·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