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銜玉而生,這塊通靈寶玉成為貫穿全書的一個重要線索,整個賈府的人都將這塊玉視作上天賜福的珍寶。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物品。天下最為珍貴的寶玉就是皇帝手中的玉璽。秦始皇曾讓李斯在和氏璧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賈寶玉的通靈寶玉上也有相似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之語。《紅樓夢》中曹雪芹也寫到:“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一直“假語存”的曹雪芹肯定對這段歷史也頗為了解。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是個喜歡詩文的富貴公子,而歷史上的朱允炆生於帝王之家,身份尊貴,自幼也喜愛詩文。《紅樓夢》中第三回用一首《西江月》嘲弄的口吻描寫賈寶玉登場:“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悽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而生於太平之世,未經創業之艱的朱允炆其實在自己短短執政的四年中對國家也沒有做出很大的貢獻,也許對他來說,平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行寬政,得士心,最失意的事想來就是燕王奪位。書中的賈寶玉如果只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公子哥,如何會說他在敗壞祖宗基業裡排名第一呢?那只有一個解釋,他敗壞的是一國江山社稷。《紅樓夢》的第一回石上偈寫道:無材可去補蒼天,枉 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自古以來,天子都是上天所派,可見賈寶玉也正是“天子”的寫照。
賈寶玉最終的命運是出家為僧,這與朱允炆的人生走向也不謀而合。《萬曆二年十月實錄》曾記載,年僅十二歲的明神宗曾經詢問張居正關於建文帝下落一事,張居正回答說:“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者相傳,言建文皇帝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遊四方,人無知者。”明朝初期民間嗜佛成風,建文帝出家為僧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可見,賈寶玉的結局也是參照朱允炆來寫。
最後,《紅樓夢》整個故事都是以金陵作為背景,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南京也被稱作“石頭城”,自古就有“鍾阜龍蟠,石城虎踞”之稱,乃帝王之都也。《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南京亦是明朝最早建都的地方,朱元璋統一中國後,改江寧為應天府(後改為南京),並建都於應天府。明成祖朱棣篡奪王位後,將都城遷往北京,將原來的京城應天府,作為陪都。與此相應《紅樓夢》明著寫作為都城的虛構的大都,暗著寫作為真實背景的金陵城,這與明朝先後兩個都城一主一副剛好呼應。
所以,縱觀全書,也許曹雪芹在寫作之時確實參考了明史,而書中主人公賈寶玉身上也的確有朱允炆的身影。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銜玉而生,這塊通靈寶玉成為貫穿全書的一個重要線索,整個賈府的人都將這塊玉視作上天賜福的珍寶。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物品。天下最為珍貴的寶玉就是皇帝手中的玉璽。秦始皇曾讓李斯在和氏璧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賈寶玉的通靈寶玉上也有相似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之語。《紅樓夢》中曹雪芹也寫到:“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一直“假語存”的曹雪芹肯定對這段歷史也頗為了解。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是個喜歡詩文的富貴公子,而歷史上的朱允炆生於帝王之家,身份尊貴,自幼也喜愛詩文。《紅樓夢》中第三回用一首《西江月》嘲弄的口吻描寫賈寶玉登場:“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悽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而生於太平之世,未經創業之艱的朱允炆其實在自己短短執政的四年中對國家也沒有做出很大的貢獻,也許對他來說,平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行寬政,得士心,最失意的事想來就是燕王奪位。書中的賈寶玉如果只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公子哥,如何會說他在敗壞祖宗基業裡排名第一呢?那只有一個解釋,他敗壞的是一國江山社稷。《紅樓夢》的第一回石上偈寫道:無材可去補蒼天,枉 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自古以來,天子都是上天所派,可見賈寶玉也正是“天子”的寫照。
賈寶玉最終的命運是出家為僧,這與朱允炆的人生走向也不謀而合。《萬曆二年十月實錄》曾記載,年僅十二歲的明神宗曾經詢問張居正關於建文帝下落一事,張居正回答說:“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者相傳,言建文皇帝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遊四方,人無知者。”明朝初期民間嗜佛成風,建文帝出家為僧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可見,賈寶玉的結局也是參照朱允炆來寫。
最後,《紅樓夢》整個故事都是以金陵作為背景,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南京也被稱作“石頭城”,自古就有“鍾阜龍蟠,石城虎踞”之稱,乃帝王之都也。《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南京亦是明朝最早建都的地方,朱元璋統一中國後,改江寧為應天府(後改為南京),並建都於應天府。明成祖朱棣篡奪王位後,將都城遷往北京,將原來的京城應天府,作為陪都。與此相應《紅樓夢》明著寫作為都城的虛構的大都,暗著寫作為真實背景的金陵城,這與明朝先後兩個都城一主一副剛好呼應。
所以,縱觀全書,也許曹雪芹在寫作之時確實參考了明史,而書中主人公賈寶玉身上也的確有朱允炆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