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芳^0^芳
-
2 # 用戶480068853714
前段時間看一位家長發朋友圈,說是陪兒子跳繩已經幾個月,進步喜人,明年上小學又可以省些力了。這位家長我很熟悉,屬於妥妥的“雞血派”,十分重視孩子教育,跟著她我也學到不少東西。但跳繩跟孩子上小學有什麼關系?自家娃明年也要上小學,懷著疑惑和好奇之心,我向她求答案。結果一問,仿佛打開了幼小銜接的“新天地”。
這位家長說,孩子上小學後,如果運動能力不達標,照樣會影響學習成績。看我詫異,她又說,這並不是自己臆想的,而是根據學前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的書《入學早知道》得來的。錢教授研究學齡前教育多年,對於幼升小尤其上心,還編制過《入學成熟水平量表》。這裡面,運動協調能力是入學必備八大項能力當中重要的一項。而她家孩子因為正好生在8月份,是上小學後年齡最小的,為此她在入學準備上格外費心思。跳繩,就是為了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好為入小學的表現添磚加瓦。

上小學表現好不好,運動協調能力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以前上學時,班裡總有些學生學習挺不錯,可運動方面很笨拙。舉例來說,體育運動不在行,跑步、做操姿勢很不協調;生活自理能力差,扣扣子、繫鞋帶等都很笨拙;做手工也不行。此外,體現在學業上,字跡潦草、作業也不整齊,卷面分往往被扣。
錢教授說,這些就是運動協調能力不足的表現。這樣的孩子,經過追蹤調查顯示,將來要麼在學習上後勁不足,要麼會發展成高分低能。相信這些都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
況且,運動本身就對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有著良性刺激的作用,運動智能本身也是智力的一種。常有孩子上小學後坐不住,多動,其實就是學前沒有充分運動的結果。

什麼樣的孩子尤其要注意鍛鍊運動能力?
顧名思義,運動能力不足的孩子尤其要注意鍛鍊運動能力,這樣才能在小學時不在運動上吃虧。但哪些孩子才是重點關注對象呢?
首先是剖腹產孩子。因為少了出生時產道的擠壓,孩子最初的本體覺和前庭覺沒得到鍛鍊,從而顯得“先天不足”;
其次是三歲前被過度保護的孩子。表現在被襁褓包裹的時間過長,沒有學爬直接過渡到站和走,總在小推車裡坐著,老人保護過度不讓充分跑跳;
三是幼兒園期間在學校活動量不夠,回家又總是被家長送去各種興趣班“靜坐”的孩子。

在幼兒園期間,如何全方位、有重點地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
那麼,針對運動不足的孩子,該如何有效進行鍛鍊呢?
運動協調能力分為手腳協同的大運動能力、手指的精細運動能力、平衡力。想要鍛鍊孩子大運動能力,可借助器材讓孩子充分進行鑽、爬、翻、滾、跑、跳等活動。
精細運動可通過讓孩子進行手工剪紙、穿珠子、捏微小物來進行,家長也可自行設計遊戲,充分鍛鍊孩子夾、剪、撕、縫、刺、按、擰、綁、繞、切、擇和擦洗等精細動作。
平衡力的鍛鍊,除了腳跟連腳尖走直線、走平衡木以外,跳繩、騎不帶輔助輪的自行車,都能達到鍛鍊效果。
此外,若孩子已經上小學,但運動能力不佳,家長同樣可按以上三方面有重點地鍛鍊彌補。你家孩子運動能力怎樣?
回覆列表
一年級跳繩不達標的情況下,沒有什麼後果,以後多加練習,多運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達標的。跳繩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運動,大家要堅持不懈,每天跳那麼10~15分鐘,時間長了慢慢的就會達標了。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很小的,隨著他慢慢的長大,跳繩也就會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