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任昶璞
-
2 # 清風颯十里
開創報刊
19世紀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戰爭前,華人自辦了約20種近代報刊。除福州、廈門各地外,其餘主要在上海、香港、廣州和漢口。
洋務運動時期主要報刊有《申報》和《萬國公報》,兩者均為該時期創刊。
其他報紙有:1873年4月創刊的《西國近事匯編》、王韜主持的《循環日報》等。
新式學堂
1862年,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和文祥首次創辦京師同文館,開創了中國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新式學堂的主要類別:
(1)外國語性質的學堂,如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1866年後增設算學館,成為綜合性學堂)上海廣方言館等。
(2)軍事學堂,如福州船政學堂、北洋水師學堂等。
(3)技術學堂,如上海機械學堂,天津電報學堂等。
選派留學生
留美學生
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來改變清政府落後面貌是洋務派發起留學運動的最初目的。洋務時期的留學教育較有影響的主要有兩次:留美幼童和福建船政學堂學生留歐,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國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學;1877—1897年先後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學堂的學生赴歐留學。
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駛往美國舊金山,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活。這在中國二千年歷史中,特開新紀元”之事被譽為“中華創始之舉,亦古來未有之事”。1877年,在沈葆楨、李鴻章等官員的積極倡導下,從船政局和船政學堂選出的33人踏上了赴歐留學的旅途。1881年,由李鴻章主張、船政局又選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學。1886年北洋水師等校的10名學生又去了歐洲。
翻譯書籍
在洋務運動存續的35年裡,文化出版事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以及江南製造局的譯書館,是當時翻譯西方的中心。譯書經歷了由單純的西方科技著作和書籍,向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著作並重,甚至後者略占上風的過程。
京師同文館曾翻譯西書36種。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中國第一部國際法中譯本:惠頓的《萬國公法》(1864年);第一部外交學中譯本:馬登的《星柖指掌》(1876年);第一部經濟學中譯本:福賽特的《富國策》(1860年)。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是晚清翻譯西方著作數量最多,成績最著的機構,它羅列了眾多的學者譯家和一些外籍傳教士。
架設電報
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廣州魚雷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南洋水師學堂、旅順魚雷學堂、江南陸軍學堂、上海操炮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為國防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回覆列表
關於洋務運動興辦的事業,涉及的範圍非常之廣,在農民起義和西方資本主義資本戰爭的雙重威脅下,作為晚清政府統治中覺醒的先進積極分子,也就是洋務派,他們就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強行輸入的機器製造,郵件郵報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這才著手準備展開洋務運動,所以洋務運動興辦的事業有新式學堂、軍事武器製造業、民用物資企業,同時還有報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