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小湯與狐阿桔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環境背景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及其母質在外營力的作用下受到破壞、轉運及堆積過程,它是正常的地質物理現象,但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因為人類活動等外力因素的綜合控制,使得這種現象更加複雜。

    但從總體上來說,影響和決定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質因素、植被和社會經濟因素、降水因素等,其中地形地質是最基本的因素,區內特定的地層組合,大面積的黃土覆蓋以及蔚為奇觀的侵蝕地貌,乃是第三紀以來幾次間歇性的堆積和侵蝕作用塑造的結果,而現代侵蝕作用則是在古侵蝕作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顯然,如果沒有大面積分布的抗侵蝕微弱的深厚黃土堆積,如果沒有新構造上升運動形成的深廣的臨空面和支離破碎的地形,即使再強勁的暴雨,水土流失也不會如此那般嚴重。

    (一)地形地質因素 1.地形因素 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形因素主要是坡度和坡長的組合對坡面徑流的控制。坡度和坡長控制著地表徑流的運動和性質,因而也直接影響著各種侵蝕作用的發生和發展。在一定的坡度範圍內,常產生一定的侵蝕形態,而在一定坡度條件下的坡長,亦對徑流強度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各種侵蝕類型的發生受坡度、坡長、巖性和植被等影響,在一個完整的流域內,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侵蝕強度不一。

    一般而言,溝緣線附近的谷坡侵蝕產沙最為嚴重,其次是坡耕地。根據典型地區的量測資料,可以發現縮短坡長和減小坡度在斜坡面的治理上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2.地質因素 影響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質因素包括黃土的顆粒組成和結構和厚度,通過在水中的崩解性能影響抗侵蝕性。

    黃土高原上各地區黃土顆粒成分比較均一,粘粒含量小,以粉土質為主,崩解性強;垂直方向上,巖性有一定的差異,上部的黃土更易崩解,抗侵蝕性最低;黃土層總厚度塬區比峁梁地區大,從黃土地區的地質結構分析,岩層上下組合關系本來差別不大,但是由於各地區沉積環境的差異和後期切割程度的不同,出露的底層剖面有很大差異,加上坡度、坡長和地下水等條件,就形成了多樣性的侵蝕類型。 (二)降水因素 黃土高原地區年降水量一般為300~700mm,但降水分布極不均勻,季節和年際變化比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這三個月的降水量可達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而且夏季多暴雨,一年中土壤侵蝕量往往由幾次較大的暴雨造成。

    有數據記錄,延安地區紙坊溝流域1989年7約26日降水量達124.5mm,最強降水記錄高達1.40mm/min,侵蝕模數高達27054.3t/km²,是正常降雨年份侵蝕模數6000t/km²的4倍之多。

    (三)植被因素 與其他因素不同,植被對土壤起保護作用,與土壤侵蝕關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在質地、地形、地質一定的條件下,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大小順序為灌木林>灌木和草地>草地>草地和作物>作物;作物根系活動層(10~30cm)土壤抗衝性比無根系活動層大。黃土高原由於人們長期盲目的毀林毀草,濫樵,濫牧,加上不合理的耕作,導致地表植被稀少,土層裸露,加劇了土壤侵蝕。

  • 2 # 用戶9892997166571

    黃土高原由風力堆積產生,沉積了厚厚的黃土層,流水侵蝕嚴重,溝壑縱橫,植被稀疏,冬季多大風天氣。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