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第一次聽到這麼朗朗上口,充滿韻味的句子時,我就特別想追根溯源,問問這到底是什麼詩。
但是細細品味,因為內容是散的,又不像是詩;但卻又有著詩一般的意境。這大概就是《笠翁對韻》的魅力吧。
1、《笠翁對韻》重在一個“韻”字。
《笠翁對韻》用30個韻腳,把美麗動聽的中國字串成一串串華麗溫婉的珍珠項鍊。讀起來,如詩一般優美而又有朗朗上口。
以前寫詩時,遇到韻腳的問題,有時候真要想破腦袋,不知道怎麼又能押韻,又能生動表達。現在才知道,古人已經給出這麼好的韻腳工具,真是捶胸頓足,相見恨晚!
寫詩的人如果困於韻腳,大可以到這裡來尋找答案。
這裡簡直就是寫詩大本營,不管是現代詩還是古體詩,都能有所收獲。
2、《笠翁對韻》不是詩,卻有詩的意蘊。
比如“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這句不僅上下對仗工整(數字相對應,季節相對應,地理地點相對應,甚至疊詞,人物也都一一對應),且韻味無窮。
先說: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這句描繪塞外的深秋季節,葉落,風勁,霜冷,悽神寒骨的景象,讓戍守邊疆的將士們心驚肉跳:又是一年黃葉時,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建功立業,保家衛國,讓外族入侵者知難而退;更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故土,與久別的家人共話親情脈脈……一個“驚”字用得蕩氣回腸、動人心魄。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同樣美不勝收。畫面感十足地向讀者展示了那副《江雪圖》。
兩句詩用同樣悄愴幽邃的意境,讓自古就有“悲秋”思維習慣的中國讀者,讀來如嚼著沉甸甸的千斤橄欖,不禁浮想聯遍。
再比如:“內苑佳人,滿地風光愁不盡;邊關過客,連天菸草憾無窮。”對仗工整自不必說。
同時,這兩句通過對比“內苑佳人”和“邊關過客”兩個群體的生存狀態,既讓人體會出皇宮與邊塞的懸殊差異,又讓人驚覺內苑佳人雖貌似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終究命運與邊關過客如此相似,都是刀尖上過日子,表面滿地風光其實處境凶險;又讓人聯想到,或許某位才貌雙全的內苑佳人,本與某位俊朗豪傑的邊關過客,暗結情愫,卻陰差陽錯,只能抱憾終身……
這種詩情畫意畫面感十足的句子,在《笠翁對韻》裡比比皆是。或許現在孩子還不能完全體會到其中的深意,但是通過誦讀進而背誦,無疑是在孩子大腦中集聚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第一次聽到這麼朗朗上口,充滿韻味的句子時,我就特別想追根溯源,問問這到底是什麼詩。
但是細細品味,因為內容是散的,又不像是詩;但卻又有著詩一般的意境。這大概就是《笠翁對韻》的魅力吧。
1、《笠翁對韻》重在一個“韻”字。
《笠翁對韻》用30個韻腳,把美麗動聽的中國字串成一串串華麗溫婉的珍珠項鍊。讀起來,如詩一般優美而又有朗朗上口。
以前寫詩時,遇到韻腳的問題,有時候真要想破腦袋,不知道怎麼又能押韻,又能生動表達。現在才知道,古人已經給出這麼好的韻腳工具,真是捶胸頓足,相見恨晚!
寫詩的人如果困於韻腳,大可以到這裡來尋找答案。
這裡簡直就是寫詩大本營,不管是現代詩還是古體詩,都能有所收獲。
2、《笠翁對韻》不是詩,卻有詩的意蘊。
比如“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這句不僅上下對仗工整(數字相對應,季節相對應,地理地點相對應,甚至疊詞,人物也都一一對應),且韻味無窮。
先說: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這句描繪塞外的深秋季節,葉落,風勁,霜冷,悽神寒骨的景象,讓戍守邊疆的將士們心驚肉跳:又是一年黃葉時,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建功立業,保家衛國,讓外族入侵者知難而退;更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故土,與久別的家人共話親情脈脈……一個“驚”字用得蕩氣回腸、動人心魄。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同樣美不勝收。畫面感十足地向讀者展示了那副《江雪圖》。
兩句詩用同樣悄愴幽邃的意境,讓自古就有“悲秋”思維習慣的中國讀者,讀來如嚼著沉甸甸的千斤橄欖,不禁浮想聯遍。
再比如:“內苑佳人,滿地風光愁不盡;邊關過客,連天菸草憾無窮。”對仗工整自不必說。
同時,這兩句通過對比“內苑佳人”和“邊關過客”兩個群體的生存狀態,既讓人體會出皇宮與邊塞的懸殊差異,又讓人驚覺內苑佳人雖貌似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終究命運與邊關過客如此相似,都是刀尖上過日子,表面滿地風光其實處境凶險;又讓人聯想到,或許某位才貌雙全的內苑佳人,本與某位俊朗豪傑的邊關過客,暗結情愫,卻陰差陽錯,只能抱憾終身……
這種詩情畫意畫面感十足的句子,在《笠翁對韻》裡比比皆是。或許現在孩子還不能完全體會到其中的深意,但是通過誦讀進而背誦,無疑是在孩子大腦中集聚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