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鳴mxx
-
2 # @汪建清
>10 慫,念song,三聲。其意思為膽小,怕事。
形容慫的四字成語主要有:誠惶誠恐、大驚失色、毛骨悚然、惶恐不安、惴惴不安、驚恐萬狀、魂飛魄散、不寒而栗、望而生畏、畏首畏尾、恐慌萬狀、心有餘悸等等,上述這些成語的基本意思就是膽小怕事,生怕惹出是非的意思。
-
3 # 坐看雲消
忍氣吞聲
拼音:
rěn qì tūn shēng
解釋: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語法:
忍氣吞聲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例:
她姐姐從小就給財主家做童養媳,忍氣吞聲地生活了半輩子。
誰也惹不起他,我們只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
近義詞:
委曲求全、忍辱負重
反義詞:
忍無可忍、揚眉吐氣、據理力爭
形容慫的成語有這些:1.驚弓之鳥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也作“傷弓之鳥。”含貶義。多用於人;也用於其他。一般作主語、賓語。
2.兢兢戰戰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3.誠惶誠恐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吏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有時含貶義。一般帶有幽默或諷刺意味。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4.大驚失色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常與“不覺”;“不由的”等詞連用;表示下意識的表情;而不是形體動作。一般作謂語、補語。
5.怛然失色
恐懼使得人變了神色。一般作狀語。
6.惶恐不安
惶恐:驚慌、害怕。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