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883105761366958

    讀書痛苦與否真是相對的。 自己感興趣的小說看上一整天也不會覺得無聊枯燥,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課書籍看幾個字就開始神遊&注意力不集中。 後來慢慢發現一個真理:自己越熟悉的內容越不容易痛苦,反而在閱讀過程中會增加自己的滿足感。 我自己是個例子,本科時期學的專業是自己不太感興趣的廣告學,專業課本雖然不多但每次期末復習我都懶得背書,因為不喜歡、不熟悉,所以讀起來很痛苦,導致很多課程本可以靠背書獲得滿意的分數硬是要自己瞎編。 後來大三下開始準備考研,因為算是半跨專業,剛開始看參考書還是完全摸不到頭緒,動輒注意力被各種事情分散。 然而在接下來在日復一日的重複看教材過程中,幾個月過去,當我回首看那些曾經“看不下去的書”時,覺得頭腦中原來混沌不清的知識開始變得簡單明瞭。因為散碎的點已經連成面,形成了體系,所以我不管是閱讀類似的文獻還是記憶相關的知識點都變得輕鬆很多,隨之而來的自己的學習熱情和信心也大為提昇。 說了這麼多,就想強調一點:為了減輕讀書的痛苦,需要不斷加強自己對教材的熟悉度。 從我身邊一些“名校學神”來看,其實不管什麼成績的學生在初看自己不熟悉領域的內容時都是痛苦的,只不過學神們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耐心和鑽研的勁頭,在重複研讀琢磨中深化對知識的熟悉度、加深理解,變痛苦為輕鬆。 那怎麼提高熟悉度?一遍一遍認真看當然是不錯的方法,但假若我們根本讀不下去枯燥的教材,甚至分分鐘想睡著,那麼按照傳統的讀書模式,一遍遍細讀是根本行不通的。 結合個人經驗以及一些學習方法的書籍總結後我認為,在最初接觸不熟悉的領域需要“粗略看,廣撒網”。即對每一本教材都先看目錄,快速粗略翻閱整本書,因為不是逐字逐句細讀,心理壓力不大,看不懂也沒關係。接著通過各種渠道頻繁接觸相關內容,可以觀看網課,可以詢問老師,可以與同學之間討論,可以看一些相關領域的冷門書以提高興趣。總而言之,要給自己塑造一個“語境”,使身邊所有事情都圍繞著自己所學習的領域。 有了學習的氛圍和環境,自己對知識的熟悉度會迅速提昇,加上反復多次粗略的翻閱教材,對於知識點已經有大致的印象,熟悉度提昇之後再仔細閱讀,做出提綱式筆記和重點筆記,對知識進行梳理記憶便能大程度加深理解並不易忘記,也讓讀書變得不那麼痛苦了。 總結一下,剛開始讀不熟悉的書“痛苦”是正常的,想要改變現狀,需要從心態和方法兩方面努力。心態上不要太急功近利,什麼事都是“欲速則不達”。讀書時先”隨便翻翻,多翻幾次,有空就翻”,不要強求看一遍就全部理解或記住,接著營造環境,使自己對所學內容有了大體的印象之後仔細閱讀、做好筆記、加深理解,最後解決痛苦。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