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衰襯興 如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荑花盡杏花飛。可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注:辛荑花,又叫木蘭花、毛筆花,陰曆二月開花) 此詩第一、二句作者用“黃鳥稀”、“辛荑花盡”、“杏花飛”三個意象具體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的凋零氣氛,然作者寫此詩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傷春思緒嗎?非也。請讀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麼可愛啊,它不改清新陰涼,殷切地等我歸來。這不畏春殘不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與內美和諧統一的象徵麼?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愛麼?讀到這裡,我們恍然領悟出,原來作者寫“春殘”之景物,並不在抒發傷春之情,而是借春鳥春花之“改”,來反襯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發的鐘情幽竹之痴情,作者表達的讚美堅貞節操的題旨,就顯得鮮明可感了。 又如蘇軾的《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此詩第三、四句,作者用詩的語言提醒自己的朋友,同時也是提醒讀者,在一年的好景之中,最好的是“橙黃橘綠”時節。因為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因為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們謳歌的“嘉樹”,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一直為詩人們所讚美。顯然,作者著意讚頌“橙黃橘綠”這一意象,正是要讚頌堅貞的節操,讚頌完美的人品。為了凸顯這一主旨,作者用“荷盡”、“菊殘”二句詩作為反襯,讓讀者從比較的角度去領悟橙橘之可愛可貴,顯得多麼生動有力。通常被人們下面歌頌的“荷”,“菊”,在此詩中竟作了“橙橘”之反襯,這手法是多麼富有創意。被蘇軾稱作“慷慨奇士”的劉景文,讀到這首包孕讚賞勉勵之情的贈詩,怎能不深深感動呢? 二、 以動襯靜 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潤中。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在古仁人看來,排除私心雜念之閒心靜境,乃是人生的崇高心態。此詩描寫的是作者在月夜裡陶醉於春山春澗中的感受。 詩人倘佯其間,內心非常閑靜,連細微的桂花(桂花有春桂、秋桂兩種,這裡應指春桂)從枝上落下都覺察到了;正在萌生萬物的春山,作者感到的是一片空寂。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灑上銀輝之時,竟使山鳥驚覺起來,它們在山澗不時地發出叫聲,這叫聲顯得那麼清脆、悠遠。為了傳達置身春潤中的寧靜的感受,作者通過“花落”、“月出”,特別是“鳥鳴”這些動態景象,既反襯出春澗的幽靜、迷人,又使春澗絕不枯寂而顯出內蘊生機。以動襯靜,動靜相映。“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包含著生活和藝術的辯證
一、 以衰襯興 如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荑花盡杏花飛。可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注:辛荑花,又叫木蘭花、毛筆花,陰曆二月開花) 此詩第一、二句作者用“黃鳥稀”、“辛荑花盡”、“杏花飛”三個意象具體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的凋零氣氛,然作者寫此詩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傷春思緒嗎?非也。請讀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麼可愛啊,它不改清新陰涼,殷切地等我歸來。這不畏春殘不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與內美和諧統一的象徵麼?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愛麼?讀到這裡,我們恍然領悟出,原來作者寫“春殘”之景物,並不在抒發傷春之情,而是借春鳥春花之“改”,來反襯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發的鐘情幽竹之痴情,作者表達的讚美堅貞節操的題旨,就顯得鮮明可感了。 又如蘇軾的《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此詩第三、四句,作者用詩的語言提醒自己的朋友,同時也是提醒讀者,在一年的好景之中,最好的是“橙黃橘綠”時節。因為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因為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們謳歌的“嘉樹”,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一直為詩人們所讚美。顯然,作者著意讚頌“橙黃橘綠”這一意象,正是要讚頌堅貞的節操,讚頌完美的人品。為了凸顯這一主旨,作者用“荷盡”、“菊殘”二句詩作為反襯,讓讀者從比較的角度去領悟橙橘之可愛可貴,顯得多麼生動有力。通常被人們下面歌頌的“荷”,“菊”,在此詩中竟作了“橙橘”之反襯,這手法是多麼富有創意。被蘇軾稱作“慷慨奇士”的劉景文,讀到這首包孕讚賞勉勵之情的贈詩,怎能不深深感動呢? 二、 以動襯靜 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潤中。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在古仁人看來,排除私心雜念之閒心靜境,乃是人生的崇高心態。此詩描寫的是作者在月夜裡陶醉於春山春澗中的感受。 詩人倘佯其間,內心非常閑靜,連細微的桂花(桂花有春桂、秋桂兩種,這裡應指春桂)從枝上落下都覺察到了;正在萌生萬物的春山,作者感到的是一片空寂。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灑上銀輝之時,竟使山鳥驚覺起來,它們在山澗不時地發出叫聲,這叫聲顯得那麼清脆、悠遠。為了傳達置身春潤中的寧靜的感受,作者通過“花落”、“月出”,特別是“鳥鳴”這些動態景象,既反襯出春澗的幽靜、迷人,又使春澗絕不枯寂而顯出內蘊生機。以動襯靜,動靜相映。“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包含著生活和藝術的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