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伶》創作於2018年,但其歌詞內容卻寫的是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的故事,隱藏著一個歷史悲劇。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一個月後,戰線迅速南下,日本在淞滬戰場擊敗中國軍隊,開進了長江。1939年,南昌淪陷,江西大部分地區落入敵寇之手。
此時,贛州的遠安縣城內,名角裴晏之正在臺上演唱著《桃花扇》。突然間,一群日本士兵衝進戲院,要求戲院為日本士兵演奏助興,並點名要裴晏之親自出場,否則就放火燒掉戲院,並殺掉遠安縣的所有人。
當時的遠安縣已經被日本團團包圍並占領了,以日本人的作風,他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裴晏之沒有選擇,他笑了笑,轉身坐在妝臺前,描起了眉目。
當天晚上,遠安縣城一片死寂,而戲院裡卻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在一片緊密的鑼鼓聲中,戲幕拉開,好戲開場。這一次,裴晏之選擇了他最拿手的《桃花扇》,演繹明末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
日本人坐在臺下,喝著酒吃著肉,放肆談笑。而臺上的“李香君”卻情緒激昂,唱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可是,隨著《桃花扇》越來越接近尾聲,裴晏之的唱腔就愈發悲憤,日本人聽著聽著覺察到了不對,談笑聲也漸漸平息了下來,似乎感覺要有什麼事情發生,有所警備。
就在此時,臺上的“李香君”大喝一聲“點火”,一股大火迅速順著戲臺周圍蔓延開來。原來,在裴晏之上檯之前,就做好與日寇同歸於盡的打算了,他一方面迷惑日軍,一方面讓人在戲院周圍灑滿了汽油,並堵住了所有的出口。
看到戲院失火,日本人瞬間炸了鍋,爭相向外逃生,亂成了一鍋粥,而臺上的“李香君”還在唱著《桃花扇》的劇末套曲-哀江南: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上面這段《哀江南》說的是一位明朝遺民在南明滅亡後,重遊南京所見的悽涼景象,抒發了對故國思念之情,以及對明朝覆滅的無限惋惜。
而現在,日本的鐵騎再次撕裂中國的大地,裴晏之面對侵略者,沒有趨炎附勢,表現出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氣節。
按照祖宗立下的規矩:戲曲人一旦開嗓,就必須唱完,不管台下是否有人,亦或者台下是不是人。可是,《哀江南》沒有唱完,樓便塌了。
這便是神曲《赤伶》中的背景故事。
因為赤伶這首歌主要講述了民國時期,一個民國戲子叫裴晏之,在這個山河破碎的時代,日本人以全縣百姓威脅其出場唱戲的故事。
《赤伶》創作於2018年,但其歌詞內容卻寫的是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的故事,隱藏著一個歷史悲劇。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一個月後,戰線迅速南下,日本在淞滬戰場擊敗中國軍隊,開進了長江。1939年,南昌淪陷,江西大部分地區落入敵寇之手。
此時,贛州的遠安縣城內,名角裴晏之正在臺上演唱著《桃花扇》。突然間,一群日本士兵衝進戲院,要求戲院為日本士兵演奏助興,並點名要裴晏之親自出場,否則就放火燒掉戲院,並殺掉遠安縣的所有人。
當時的遠安縣已經被日本團團包圍並占領了,以日本人的作風,他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裴晏之沒有選擇,他笑了笑,轉身坐在妝臺前,描起了眉目。
當天晚上,遠安縣城一片死寂,而戲院裡卻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在一片緊密的鑼鼓聲中,戲幕拉開,好戲開場。這一次,裴晏之選擇了他最拿手的《桃花扇》,演繹明末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
日本人坐在臺下,喝著酒吃著肉,放肆談笑。而臺上的“李香君”卻情緒激昂,唱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可是,隨著《桃花扇》越來越接近尾聲,裴晏之的唱腔就愈發悲憤,日本人聽著聽著覺察到了不對,談笑聲也漸漸平息了下來,似乎感覺要有什麼事情發生,有所警備。
就在此時,臺上的“李香君”大喝一聲“點火”,一股大火迅速順著戲臺周圍蔓延開來。原來,在裴晏之上檯之前,就做好與日寇同歸於盡的打算了,他一方面迷惑日軍,一方面讓人在戲院周圍灑滿了汽油,並堵住了所有的出口。
看到戲院失火,日本人瞬間炸了鍋,爭相向外逃生,亂成了一鍋粥,而臺上的“李香君”還在唱著《桃花扇》的劇末套曲-哀江南: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上面這段《哀江南》說的是一位明朝遺民在南明滅亡後,重遊南京所見的悽涼景象,抒發了對故國思念之情,以及對明朝覆滅的無限惋惜。
而現在,日本的鐵騎再次撕裂中國的大地,裴晏之面對侵略者,沒有趨炎附勢,表現出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氣節。
按照祖宗立下的規矩:戲曲人一旦開嗓,就必須唱完,不管台下是否有人,亦或者台下是不是人。可是,《哀江南》沒有唱完,樓便塌了。
這便是神曲《赤伶》中的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