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文言文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數詞,但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其意義和用法卻不一樣,具體分以下幾種情況: 1、表確切的數,在這種情況下能通過上下文找出“三”所表示的具體內容,如 (1)“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核舟記》 此句中的“三”即為確數。句中的“三人”即東坡、 佛印、 魯直。 再如 (2)“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石壕吏》 此文中戰死的“二男”加上還在前線作戰的“一男”共計“三男”,可見,此處的“三”也為確數。 此類的句子還有 (3)“專享其利三代矣。問之,則曰:‘吾祖死與是,吾父死與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捕蛇者說》 句中的“三代”即“吾祖”為第一代,“吾父”為第二代,“吾”為第三代。 (4)“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辭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與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此處的“三子”是指“專諸”、“聶政”、“要離”三人。 還有一種情況是,雖在文中找不出“三”所指的具體內容,但“三”的含義卻是人人皆知的。如 (5)“今天下三分”“三顧臣與草廬之中”——《出師表》 三國鼎立,三顧茅廬的故事婦乳皆知,在文中雖未點明天下分為哪三部分,哪三次“顧茅廬”,但句中的“三”卻是確數。 2、表虛數,意為“多次、多數或幾個、幾次”,往往表示數量多,不是實指。在這樣的帶“三”字的文中,是找不出“三”字所指具體內容的,如 (1)“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此句中的“三”即為“多次”的意思,並不是實實在在的“三次”。 (2)“遂率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六則》 以上兩例中的“三夫”“三人”皆應譯為“幾個人”,不是指具體的“三個人” 3、表序數,即“第三”的意思。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此句中的“三”即“第三次” 4、與其他數詞連用,指數量少,非實指。如 (1)“竹外桃花三兩枝”——惠崇《春江晚景》 這句之中的“三兩枝”就點出了初春桃花剛開時的數量之少。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 這句之中的“兩三”也表數量很少。 5、 與“二”連用,活用作動詞,這類情況極為少見。如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氓》 此句中的“二三”意思為“不專一,變化多端或再三改變、反覆”。是動詞。
“三”是文言文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數詞,但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其意義和用法卻不一樣,具體分以下幾種情況: 1、表確切的數,在這種情況下能通過上下文找出“三”所表示的具體內容,如 (1)“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核舟記》 此句中的“三”即為確數。句中的“三人”即東坡、 佛印、 魯直。 再如 (2)“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石壕吏》 此文中戰死的“二男”加上還在前線作戰的“一男”共計“三男”,可見,此處的“三”也為確數。 此類的句子還有 (3)“專享其利三代矣。問之,則曰:‘吾祖死與是,吾父死與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捕蛇者說》 句中的“三代”即“吾祖”為第一代,“吾父”為第二代,“吾”為第三代。 (4)“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辭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與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此處的“三子”是指“專諸”、“聶政”、“要離”三人。 還有一種情況是,雖在文中找不出“三”所指的具體內容,但“三”的含義卻是人人皆知的。如 (5)“今天下三分”“三顧臣與草廬之中”——《出師表》 三國鼎立,三顧茅廬的故事婦乳皆知,在文中雖未點明天下分為哪三部分,哪三次“顧茅廬”,但句中的“三”卻是確數。 2、表虛數,意為“多次、多數或幾個、幾次”,往往表示數量多,不是實指。在這樣的帶“三”字的文中,是找不出“三”字所指具體內容的,如 (1)“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此句中的“三”即為“多次”的意思,並不是實實在在的“三次”。 (2)“遂率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六則》 以上兩例中的“三夫”“三人”皆應譯為“幾個人”,不是指具體的“三個人” 3、表序數,即“第三”的意思。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此句中的“三”即“第三次” 4、與其他數詞連用,指數量少,非實指。如 (1)“竹外桃花三兩枝”——惠崇《春江晚景》 這句之中的“三兩枝”就點出了初春桃花剛開時的數量之少。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 這句之中的“兩三”也表數量很少。 5、 與“二”連用,活用作動詞,這類情況極為少見。如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氓》 此句中的“二三”意思為“不專一,變化多端或再三改變、反覆”。是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