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曾寫過一篇詞論,評說了當時的權威名流詞家。
說李後主詞哀傷過度,且獨有哀傷,難成好詞家。(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說蘇子瞻雖學究天人,取一瓢便足以出好詞作,但蘇忽略詩文與詞之別,常有不協音律之作,不能算大詞家。(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涼。)
說秦少游之詞雖善寫情,但太重於情,毫無實事可言,顯得太空虛。(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說柳永雖協音律,但用字俗不可耐,有失風雅。(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說晏小山之詞雖成句甚美,卻短於鋪敘,實為美中不足。(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李易安自家詞善以白話言世事情思,不囿於先賢之道,雖屬婉約派,卻也不乏豪邁者,且因其極善音律,其詞多協音律,婉轉易吟。讀其詞可知其評雖時有偏頗,卻常有其理之所在。(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後來者有如辛稼軒之輩,直言其詞多仿李易安,即所謂"易安體",可見李於後世之詞,確有所影響。(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我想,李清照所切入的詞的美學角度,到如今早已不適用。現代人作詞不管音律,只管其韻。上去入聲對現代人來講都有點難區分,不可能培養出古代那麼細緻的審美了。而關於用字之俗,到如今也是難以辨別了。語言進化不斷,古之俗到現代可能極其高雅。宋之雅,放到秦漢也可能為俗。總之,如今作詞,還是要以現代人審美標準和能力來作,否則,難以有極美之詞作。由於審美標準和能力的差異,許多古典文學裡的美到如今都已流失。有的被學者拼湊起來的也不盡然如此,何必執著。學校裡安排的古典文學審美更幾乎是胡說八道,不聽也罷。上完高中詩歌鑒賞,有幾人懂最表層的音韻美?所以,那些時光,權當搞笑即可。現在,我輩之中若有愛中華文字者,不妨上圖書館閱覽名家名著,多讀懂些詩詞歌賦與古散文,對文字功底提昇頗有裨益。
李清照曾寫過一篇詞論,評說了當時的權威名流詞家。
說李後主詞哀傷過度,且獨有哀傷,難成好詞家。(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說蘇子瞻雖學究天人,取一瓢便足以出好詞作,但蘇忽略詩文與詞之別,常有不協音律之作,不能算大詞家。(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涼。)
說秦少游之詞雖善寫情,但太重於情,毫無實事可言,顯得太空虛。(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說柳永雖協音律,但用字俗不可耐,有失風雅。(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說晏小山之詞雖成句甚美,卻短於鋪敘,實為美中不足。(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李易安自家詞善以白話言世事情思,不囿於先賢之道,雖屬婉約派,卻也不乏豪邁者,且因其極善音律,其詞多協音律,婉轉易吟。讀其詞可知其評雖時有偏頗,卻常有其理之所在。(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後來者有如辛稼軒之輩,直言其詞多仿李易安,即所謂"易安體",可見李於後世之詞,確有所影響。(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我想,李清照所切入的詞的美學角度,到如今早已不適用。現代人作詞不管音律,只管其韻。上去入聲對現代人來講都有點難區分,不可能培養出古代那麼細緻的審美了。而關於用字之俗,到如今也是難以辨別了。語言進化不斷,古之俗到現代可能極其高雅。宋之雅,放到秦漢也可能為俗。總之,如今作詞,還是要以現代人審美標準和能力來作,否則,難以有極美之詞作。由於審美標準和能力的差異,許多古典文學裡的美到如今都已流失。有的被學者拼湊起來的也不盡然如此,何必執著。學校裡安排的古典文學審美更幾乎是胡說八道,不聽也罷。上完高中詩歌鑒賞,有幾人懂最表層的音韻美?所以,那些時光,權當搞笑即可。現在,我輩之中若有愛中華文字者,不妨上圖書館閱覽名家名著,多讀懂些詩詞歌賦與古散文,對文字功底提昇頗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