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褚家福

    `漢朝沒有科舉制度,漢朝皇帝選撥民間人才一開始採用的是察舉制,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薦為秀才,再由郡推舉為孝廉,後來文帝時又創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這造戰了“上品尤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

  • 2 # 用戶7835791692944

    漢朝沒有科舉制度,實行的是察舉制度。西漢以舉荐賢良為主,東漢以舉荐孝廉為主,被舉荐的人經過黃帝的策策問後,按照等級高下授於官位。

    漢代的察舉制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推薦後要經過複核,複核合格後才能量才錄用。

  • 3 # 用戶3542785320559

    漢代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不是科舉制。

    是僅僅就其主體而言的。如果從漢代選官用人的形式來看,還有諸如徵召、闢除、薦舉、博士弟子考課、任子、納貲等等途徑。但說到底,這些形式常常是臨時之舉,最為固定的還是察舉制。所謂察舉制,顧名思義就是說是由地方官或一些中央官員推薦並經由中央考核來確定的一種選官任人制度。

    其實,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會有其歷史淵源。一般人們認為先秦時代的薦舉制就是漢代察舉制的早期萌芽形態。而隨著西漢的建立,這種萌芽狀態的察舉制有了一定的發展。

  • 4 # 九世之仇尤可復

    首先漢朝沒有科舉制,科舉起於隋朝,興於唐朝,延續至清朝,貫穿整個封建社會。

    其次漢朝的選舉制度是察舉制,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察舉制,初期以“鄉舉裡選” 為依據,注重鄉里輿論對某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威性,在選官制度日趨腐朽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批世代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權的豪門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並發展起來。

  • 5 # 大法師2021

    漢朝沒有實行科舉制度,人才選拔靠察舉制度。
    漢朝的察舉制,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推薦過後是還要經過考試複核;複核合格後才能量才錄用。無論是特舉賢良方正,還是歲舉孝廉、茂才(西漢時稱秀才,東漢避光武帝名諱改為茂才),均須經過中央複試。武帝時期設置太學,是中國古代第一所公辦學校,專門培養才學之士。
    東漢時期,為糾正察舉薦人之濫,開始注重考試,形成察舉與考試相結合的選士制度,而且考試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薦基礎上加強考試,這是漢代察舉制發展的新趨勢。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你舉荐個人,還要看看他有什麼本事。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